中元節晚上不能出門
中元節晚上不能出門是為什么?中元節晚上真的有鬼嗎?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中元節晚上不能出門是為什么?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中元節晚上不能出門是為什么?
在七月半這天,晚上之所以不能出門,是因為這夜晚屬陰氣最盛,并有眾多陰靈出沒,若夜間行走在野外,很有可能會沖撞到鬼,從而招致不好的事情發生。因為這一天是農歷七月十五,月亮很圓,屬于陰氣很重的夜晚。一般認為七中元節鬼節的正日,亦是地府之門大開的日子,所以當晚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沖撞了不好的東西,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邊或海邊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產生安全隱患,被不明的東西帶走。氣運較弱的人不能跟著去掃墓,最好佩戴平安符,提早歸來,以免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
中元節晚上真的有鬼嗎?
沒有
中元節晚上沒有鬼。民間所說的鬼門打開、亡靈出現只是封建迷信。中元節是為了祭祖、緬懷先人的節日,不應該被當作靈異事件來看待。實際上,中元節夜里12點是鬼出現的時間,這是根據歷史和民俗習慣推算的。因此,中元節晚上沒有鬼。
中元節過了12點就沒事了嗎?
民間認為,中元節過了晚上12點就關鬼門了,也就是沒事了。當然,這是迷信的說法,不管過不過12點都沒事,但夜晚還在外面晃蕩,還是比較危險的。
中元節聽到有人喊自己名字不要回頭
如果在路上聽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回頭,這種做法是沒錯的,第一時間回頭,才能找到是誰喊的自己。但是,在七月十五這天則是例外,按照民間的說法,如果在這天聽到有人喊自己,則不要回頭。如果回頭了,也看不到人,進而會感到身體不舒服,有一種被人覆蓋在身上的感覺。
中元節不同地區的習俗
江蘇
吳縣居民中元節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鬼緣”。儀征縣各地尚流行一種紙鬼藏碗燈,有賭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興縣中元節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載佛佛,一艘燒錫箔紙錠,一艘放河燈。東縣鄉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種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品。上海放河燈時,在船尾點綴紅紅綠綠的紙燈,稱為“度孤”。
四川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受的封數,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們用紙扎“花盤”,上放紙錢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內邊走邊念:“至親好友,左鄰右舍先住戶,還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請上花盤,送你們回去羅!”說完后端到屋焚化。
浙江
嘉善縣以中元節下雨為水稻豐收之兆。桐廬縣民中元節晚上鳴鑼撒飯于野,稱之“施食浙東的'盂蘭盆會,請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結”,一邊念經。天臺中元節吃“餃餅”,筒類似卷。又有放路燈的習俗,以六個壯丁為一組:一人敲鑼、一人打梆、一人提燈籠、一人沿途米、一人沿途擺設香燭(插在一片蕃薯或芋頭上),一人沿途擺設一塊豆腐及一飯團(置于一片樹上),大約每隔百來步設一處祭品。
江西
吉安人中元節焚紙,錠然而禁止孕婦折紙錠。據說孕婦折的紙錠,焚化后鬼拿不動,送間也無益處。放焰口時,法師向臺下擲包子、水果。傳說婦女搶取包子一個,次年就可得子孩搶得包子,一生可不受驚嚇。安遠縣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燒楮衣冠,紙錢祭送。
福建
永福縣中元節,已嫁之女子須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稱中元為“燒紙衣節”。已嫁之女準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紗籠之,名為“紗箱”,送父母家。閩中中元有普度之俗,無論必定舉行,其經費則由人沿門募集。即使極貧窮之家,也會想盡辦法籌款來應付。有諺語道“普度不出錢,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爺要來接”。舉行普度時,也有子弟樂團之演莆仙有“家祭”、“公媽熱”、“送紙”、“金粿”等習俗。
廣東
曲江縣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頭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歸善縣七月十四日為中元節。據傳因當年元兵南下,為了避兵災,故提早一天過節。澄海縣中元節先及灶神。德慶州中元以冬葉裹粉作餅,名為“架橋”,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陽縣施孤時,人家還會買下犁耙、水車,甚至窮人家的女孩,分別寫在紙片上,施食時也把紙片撒下。買農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憑單領取。
廣西
廣西地區,其重視程度是除春節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樣重要的節日。在廣西元節也稱“鴨子節”,人們認為亡靈可以站在鴨子上,通過鴨子的運載在陽間和陰間自由穿另外也有的“燒包”習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給孤魂野鬼燒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須要扁平笸箕內,意為野鬼不得搶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