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800字觀后感
寫觀后感也是一種很好的反思和總結的方式,可以幫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觀點。如何寫出優秀的第一書記800字觀后感?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第一書記800字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書記800字觀后感篇1
一是真實。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在我們現實中都能夠找到,并且是不用特意去找。例如,沈浩在去小崗村之前,在省財政廳工作時,每年的考核都是基本稱職,和全國大多數公職人員沒有區別,影片沒有把他塑造成多么與眾不一樣的人物。當沈浩為給小崗村修通鄉親們期盼30多年的公路,要在繁忙的京滬鐵路線上架橋,必須到北京鐵道部找人特批時,照樣拿著大包小包禮品,貼合現實中的人之常情。
二是感人。沈浩用實干感動了同學、用真誠感動了小崗村村民、用業績贏得領導的贊譽,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塑造了第一書記光輝形象。如果說掛職三年有"鍍金"嫌疑的話,那么掛職六年還在小崗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辛勤工作,"鍍金"就轉變為"真金"。
三是讓人信服。眾多影視明星在影片中再現了沈浩在小崗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帶領大家建設小崗村的生活片段,使觀眾信服并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萬世根本是做人。
7月21日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境觀看了影片《第一書記》,片中講述了安徽省財政廳干部沈浩被選派到鳳陽縣小崗村任第一書記、村委會主任,在任職期間,他工作出色、群眾信服,小崗村群眾兩度在他三年任期屆滿時團體摁手印將他留任的感人事跡。
可能由于我自幼生長在農村,當影片片頭音樂響起時,一張張純真質樸的臉、一條條泥濘的小路、一群群牛羊、一片片油菜花映入我的眼簾,這種感覺早已不是看電影,而是身臨其境,與沈浩一齊進入了小崗村。
有一幕讓我很感動,沈浩剛到小崗村時就能清楚地了解村民的情景,說出他們的名字和家庭情景,可見這是一個多么仔細認真的人,他提前做的工作又有多少。之后沈浩開始挨家挨戶走訪,摸清各家的具體困難以及村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他經過收回村里團體財產、幫忙貧困戶、為小崗村修路、修大包干紀念館、為招商引資動員村民遷墳等一系列事跡贏得村民的信任、支持和愛戴。
第一書記800字觀后感篇2
院里組織機關黨員職工觀看電影《第一書記》。沈浩--安徽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我在2010年年初的時候就明白了他的先進事跡,當時全國各大媒體都爭相報道,沈浩的突然離世帶給小崗村、帶給中國共產黨的不僅僅是親人離去的悲哀,更是群眾的一種損失。看了電影《第一書記》以后我覺得導演將沈浩這個人物刻畫的很生動、到位,讓咱們走入了沈浩的真實生活中,沈浩的內心世界中,再一次的被他無私為人民的奉獻精神打動。
沈浩同志的最大特點,是對人民群眾有感情,對小崗村的男女老少有感情。沈浩同志是深入實踐 活動涌現出來的生動典型,他是咱們黨員干部的一面鏡子,咱們所有黨員都就應和他對照,想一想自我就應如何對待群眾?如何對待組織?如何對待人生?我作為一名預備黨員,即將于今年的11月份轉為正式黨員,我要以沈浩同志為榜樣,像他那樣真正地實踐"三個代表",像他那樣對自我的工作一絲不茍,踏實干事,艱苦奮斗,用心向上,發奮完成好自我的工作與擔負好自我的職責。
電影中小崗村發展由緩慢不前到迅速壯大,人民生活從貧窮落后到經濟富裕物質充裕,這變化的道路也是沈浩同志為人民服務的汗水之路。6年來,小崗村家家都住上了新房;6年來,小崗村民人均收入增長了近兩倍;6年來,小崗人的觀念變了,心更齊了,發展思路清晰了,如今的小崗村已經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每年接待游客幾萬人。一切的完美生活剛剛開始,可是沈浩卻累倒了,倒在了他無限鐘愛的那片土地上。影片中最終,沈浩的女兒深情的話代表著沈浩性命的延續,沈浩精神對后代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村官正因沈浩事跡來到小崗村當村官,是沈浩精神的延續;片尾曲更是娓娓道來做人的道理。讓咱們聽著《做人》,在音樂中永遠的悼念一名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沈浩。"紅手印映出一個大寫的人,萬世根本是做人,做大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