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電影《獨行月球》觀后感
《獨行月球》是由張遲昱執導,沈騰、馬麗主演的科幻喜劇片,于2022年7月2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喜劇電影《獨行月球》觀后感(5篇),衷心希望能為您提供幫助!
喜劇電影《獨行月球》觀后感篇1
老早之前,在某檔綜藝節目上就聽說,開心麻花團隊合作的《獨行月球》即將在今年上映。這不,就在前天,《獨行月球》正式在影院上映了。
今天下午可以去影院好好的看一場這期待以久的電影。
整部電影看下來,有笑點,也有淚點,這部科幻電影和流浪地球有些許的類似,但這兩部影視作品都有優點,各有各的特色。在《獨行月球》中我看到的是全人類,全世界,全宇宙。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是渺小的,面對全球性的災難,大家都需要團結,只要團結在一起,也沒有什么困難是解決不了的,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遇到困難我們就應該協起手來共同面對。
我很喜歡電影里的一句臺詞:“在生活中,總有這樣一種人,普普通通是他的人設,碌碌無為是他的日常,但在關鍵時刻總能挺身而出,逆光而行!”這里電影中的獨孤月就是這樣的形象,平凡但偉大。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像他一樣,平凡,普通,但在有危險時,他們總能挺身而出,逆水而上。
在哈哈大笑的同時,這部作品也折射出許多道理,觀影結束后想到很多。這個世界又有那么多人,勇于獻出自己的生命換來無數人的幸福。這部作品評分及票房都很高,這個影廳里幾乎沒有空位。優秀的作品,看完后都忍不住想看第二遍。
喜劇電影《獨行月球》觀后感篇2
觀影是視覺和聽覺上的一種沉浸式體驗,而今天我就觀看了最新上映的一部電影——《獨行月球》
影片的主人公獨孤月是“月盾計劃”的一名普通維修工,招聘工作時,憑他的實力是想要成為一名工程師,可是工程師人員已滿,只能成為一名維修工,簡歷上他對自身的評價是“中間人”,所謂“中間人”也就是一種既不嶄露鋒芒,也不給自己的團隊拖后腿,只是在中間默默無聞地做貢獻,這種人很平凡,但是社會并不能沒有他們。
轉眼間,兩年過去了,在太空中飛行的巨大隕石終于降臨于此,它的名字叫“π”,本是被木星吸引的一顆小行星,但是卻意外脫離軌道開始向地球沖擊,如果π撞擊地球,那么世界末日就來臨了,地球各國人一時間統一戰線,開啟了人類的自救計劃——“月盾計劃”,顧名思義,就是以月球為擋箭牌,阻擋π的撞擊,并與此同時,使用新型武器“宇宙之錘”將其毀滅,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π的提前到來打亂了計劃的實施,月球上的人只能被迫撤離,但是好巧不巧,獨孤月沒有接到撤離的消息,一個人留在了月球上,但是也因禍得福,躲過了π對地球的撞擊,幸存了下來,獨自一人在月球上開啟了新生活。
與他一同留在月球上的是一只來自美洲草原的金剛鼠,它性格暴戾、貪吃,是極其危險的存在,就這樣一人一鼠在月球上開啟了新的篇章。對于這個新的伙伴,獨孤月在他身上是吃盡了苦頭,常常被其毆打,而獨孤月為了化敵為友,可以說是用盡了辦法:偷襲、美人計、正面硬剛……但是最后兩者都達成一致——回到地球去。
為了實現這一遠大目標,獨孤月先是去尋回那破爛不堪的“宇宙之錘”,但是他的太陽能汽車顯然是無法完成這一目標,但是不怕有問題,他很快就找到了解決辦法,他打算追著太陽跑,重新當年夸父逐日一景,而事情也進行得非常順利,可是問題又再次出現,太陽車后面的貨車拉在了后面,擺在他面前的有兩個選擇:一是放棄金剛鼠,一個人回去;二是回去救金剛鼠,但是他們兩個都會死。有一種人,會不惜放棄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其他的生命,這種人我們稱之為英雄,而獨孤月正是這種人。他救回了金剛鼠,但這樣也意味著他們倆都活不成了,可就是如此絕境,獨孤月和金剛鼠就上演了奇跡,一手袋鼠拉人,終于是化險為夷。而與此同時,地球終于和獨孤月取得了聯系,他終于能回家了。
在回家當天,命運之神卻并不想放過他,π的碎片里出了個大家伙,它被命名為“π+”,而它也要撞擊地球,而拯救地球的唯一辦法就是獨孤月船上的“宇宙之錘”,而這就需要以他的生命為代價,最后危機解除,獨孤月也因此犧牲。
觀看完影片,我大受震撼,我佩服獨孤月的勇氣,在危難時挺身而出,也敢于獻出自己的生命,這樣的英雄實在可歌可泣。
喜劇電影《獨行月球》觀后感篇3
今天去看了《獨行月球》,本來是沖著“沈馬”放松心情去的,但是看完之后的確也是感慨頗多。
這個電影大概講述的就是人生定位“中間人”的設備維修工獨孤月意外被留在月球上,但是他憑借著自己頑強的意志和智慧不斷尋找返程的方法,給予了地球上因為災后而抑郁無望的幸存者們,最終為了災害二次發生而犧牲自我的故事。
他的精神力量令我起敬,他的靈魂高度令我肅然。
劇中的獨孤月對自己的定位是“中間人”——即不愛冒尖、不會墊底、不爭第一、不做倒數。用劇中的話說,就是:普普通通是他的人設,碌碌無為是他的日常。
就像我們大多數中國人一樣,受中庸思想影響頗深。
他的普通和平常,是集體撤離時都可以被隨意忽略的小角色。
看了很多影評,大家也都對他的“中間人”定位津津樂道。
但是,他難道是真正的中間人嗎?
我更想說:“中間人”并非“中間人”。
或許他的心態是吧,但能力和信念絕對不是。
一個普普通通的維修工而已,能夠獨自做好一個航空火箭的整體整修工作?一個普普通通的維修工,能夠在沒有陽光無法啟動車輛的情況下,依舊想到了在兩個小時內完成55公里的月球行程的方式?一個普普通通的維修工,能夠有獨自在月球上保持兩年生活的能力以及精神力量?
別忘了,劇中的所有人看到他的簡歷時都發出了一個疑問:他怎么只做了一個工程師?
他所完成的一切,并不只是因為他的精神力量,還因為他有足夠的知識能力儲備,能夠支撐他面對困局,渡過難關。
所以明白了嗎?
無論你爭與不爭,機會向來只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
喜劇電影《獨行月球》觀后感篇4
每一個喜劇的后面都有一個悲劇;但是每一個悲劇,它就真的是悲劇。
有時候會想,那么多悲劇,我們又是為什么活在當下呢?
也許就是為了讓悲劇感減弱,才出現了喜劇,讓悲劇出現之前,能體會一會開心。
不能說沈騰的每一個喜劇都多有內涵,但看完之后也都會有所思,有所感。
我們每個人生活在世上,其實都是孤獨的。人是群居動物,群居生活才恰恰反映出了那種群體中的深深孤獨。
為什么夜生活豐富的人,更孤獨。因為他們更害怕一個人待著,那種孤獨讓人崩潰,但沒有人心疼。夜店里,KTV里,大街上游蕩的人們,他們試圖尋找到一個看似熱鬧的地方,試圖去驅散那份孤獨,誰知越熱鬧的地方,我們越感覺到孤獨。夜夜笙歌的人,未必就是我們看到的那么開心,他們的內心是崩潰的,是我們感知不到的。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也害怕,會胡思亂想,會抑郁。最近我學會了讓自己面對孤獨,每當害怕的時候,我就閉上眼睛,告訴我自己,我害怕了,孤獨的猛獸又出來了,我想有一個人能出現,幫我驅散他,但人生在世,很多事情是需要自己解決的,是不能依靠別人的,不是不相信,而且不能給別人添麻煩,每個人都不容易,相互理解最難得,一個問候,一個眼神,一個溫暖的動作就足以。
喜劇電影《獨行月球》觀后感篇5
終于抽空去看了最近很火的《獨行月球》,我很慶幸沒有因為網上的惡評而放棄它,雖然有些小細節處理得不太好,但是瑕不掩瑜,有笑點、有淚點,有信仰、也有力量,值得去看一看。
我想先講幾個我的小疑惑——
那個探測器出來就是為了墜到大坑里嗎?
那個從地球打手電筒,月球上能看得見不?
還有那個耳機效果這么好的嘛?戴上之后一點外部的聲音都聽不到嗎?
……
哈哈哈哈,不過看電影不要這么糾結于細節哈,畢竟有些細節也還是很合理的,那有些不合理的細節為了推動情節、為了搞笑,至少我笑得很開心,這就夠了!
畢竟未來的手電筒,可能已經不是現在的手電筒了,就是可以從地球照射到月球,要敢于想象科技發展的速度。(哈哈哈哈哈哈,腦洞挺大)
苦難中我們需要英雄
當人類遭受困難,生活中沒有了信仰和希望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災難。
當孤獨月被“塑造”成一名英雄的時候,原本要自殺的人、原本自暴自棄的人、原本失去信心的人……大家都聚在了一起,他們只是單純地想知道孤獨月在月球上的生活嗎?
不,他們是給自己找到了一種信仰、一種堅持下去的希望!
在絕望中,孤獨月給他們帶來了希望;所以當孤獨月絕望的時候,他們也給孤獨月帶來了希望。
為了你,為了大家,為了地球
“剛子”回來了,生活美滿,原本孤獨月也是可以的,和他愛的人。
在自我安危和大義面前,我相信大家都會做出同樣的決定!
”馬藍星,帶我回家。”
淚目,嗚嗚-
如果生活的地方只剩下自己
我想每個人都曾幻想過,在一個沒有人管的、沒有比較的社會生活吧,獨孤月在月球上的生活就是如此,有吃有喝,但卻是被遺落在月球上的唯一人類。
還記得當他知道,他一直以為的地球信號原來是剛子尾巴造成的干擾信號時,呈現出的絕望,那是一種沒有希望的”心如死灰”。
“回家”是獨孤月的執念,也是我們每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