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月球》的觀后感
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下面小編帶來《獨行月球》的觀后感,對于各位來說大有好處,一起看看吧。
《獨行月球》的觀后感(篇1)
在情況危急時,你是會選擇自己,還是選擇大家?
今天下午和朋友看完《獨行月球》這部電影后,我腦海里時不時的會浮現出這個問題。有人說,人即使是再偉大無私也會有自私的一面,或許是這樣吧。但是孤獨月卻舍去自己的性命來保護全球人民生命的安全,他因被組織遺忘而流浪在月球三年,他也曾無數次嘗試過重返地球,回到自己的家園,他也很渴望回家啊!但當他得知一塊名為∏+的隕石即將襲擊地球后,他還是選擇了保護他人。或許他也猶豫過吧,到底是回到自己心心念念,日思夜想也要回去的地球,還是舍去這個機會保護大家呢?最后,他還是選擇了第二者。我想,這就是“舍己為人”的最高境界吧。
這部電影笑點很多淚點也同樣,劇情很真實。它不僅彰顯了“舍己為人”這一偉大品質,還讓我體會到了航天員的不易與偉大。
“宇航員”這一詞本身就很浪漫,唯美,帶給人們無盡遐想,更別說他的職位了。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每個職位都很艱苦和崇高,不僅僅只是在生死安危時給我們治病的醫生,不僅僅是在失大火的時候拼命救火的消防員,當然,也不僅僅是這部電影中的航天員。哪怕只是一個很小很小的職務,比如外賣員,公交司機,老師……他們都是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做貢獻的。
獨孤月說:“這是唯一可以保護你,保護你們的方式。”奉獻無大小,偉大無深淺,只要為了人民,就是很棒!
《獨行月球》的觀后感(篇2)
每一個喜劇的后面都有一個悲劇;但是每一個悲劇,它就真的是悲劇。
有時候會想,那么多悲劇,我們又是為什么活在當下呢?
也許就是為了讓悲劇感減弱,才出現了喜劇,讓悲劇出現之前,能體會一會開心。
不能說沈騰的每一個喜劇都多有內涵,但看完之后也都會有所思,有所感。
我們每個人生活在世上,其實都是孤獨的。人是群居動物,群居生活才恰恰反映出了那種群體中的深深孤獨。
為什么夜生活豐富的人,更孤獨。因為他們更害怕一個人待著,那種孤獨讓人崩潰,但沒有人心疼。夜店里,KTV里,大街上游蕩的人們,他們試圖尋找到一個看似熱鬧的地方,試圖去驅散那份孤獨,誰知越熱鬧的地方,我們越感覺到孤獨。夜夜笙歌的人,未必就是我們看到的那么開心,他們的內心是崩潰的,是我們感知不到的。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也害怕,會胡思亂想,會抑郁。最近我學會了讓自己面對孤獨,每當害怕的時候,我就閉上眼睛,告訴我自己,我害怕了,孤獨的猛獸又出來了,我想有一個人能出現,幫我驅散他,但人生在世,很多事情是需要自己解決的,是不能依靠別人的.,不是不相信,而且不能給別人添麻煩,每個人都不容易,相互理解最難得,一個問候,一個眼神,一個溫暖的動作就足以。
《獨行月球》的觀后感(篇3)
奔著沈騰去看的《獨行月球》,這部電影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前半部分搞笑居多,后半部分感動為主。
電影主要講述了人類為抵御小行星的撞擊,拯救地球,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計劃。隕石提前來襲,全員緊急撤離時,維修工獨孤月(沈騰飾)因為意外,錯過了領隊馬藍星(馬麗飾)的撤離通知,一個人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計劃失敗,獨孤月成為了“宇宙最后的人類”,開始了他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被遺落在月球上的還有一只金剛鼠,獨孤月和金剛鼠相愛相殺的場景,讓人捧腹大笑。
獨孤月一直嘗試著和地球取得聯系,可是當獨孤月發現自己當時以為的回應只是剛子不小心碰到電線所造成的雜音后,對于他來說是徹底的失望,是一切信念在一瞬間被摧毀殆盡的大悲。影片很聰明地采取了無聲的處理,就算只能看到畫面,我們也能感受到獨孤月的那種絕望。當他真的覺得希望破滅,決定自我了斷時,地球上那一點一滴匯聚起來的希望之光,那些前面所有的笑點此時卻凝聚成了洶涌的感動之情,完成了這部喜劇情感內核的第一次升華,也是影片的一次小高潮。影片真正的高潮在獨孤月把自己作為動力沖向π+的時候,本來在獨孤月腦洞大開,不懈努力下,獨孤月本可以和剛子成功返回地球。但,此時卻出現了意外,π+的出現,將會使地球遭受重大撞擊,后果將不堪設想。這個起初為了鼓舞民眾被塑造出來的假英雄此刻真正成為了拯救地球的“英雄”,他完成了作為飛行動力工程師最后的使命,影片的悲劇內核完全暴露出來。前面笑得有多開心,這一刻哭得就有多么傷心。沒有人希望這個帶來無數快樂和希望的獨孤月犧牲。
當每一個平凡人,在該站出來的時候站出來,點亮一束光,平凡人就成為了英雄。
《獨行月球》的觀后感(篇4)
首先,最大的感受就是馬老師實在是太美了,將女性的優雅、知性、優雅、美麗和男性的剛毅、果斷完美結合,她既是一位優秀的喜劇演員,也是一位值得稱贊的演員。這時候也要說一下老沈兒,都說含騰量的多少決定著影片質量的好壞,我覺得這話一點也不夸張。雖然作為喜劇演員,他說話有大碴子味,但他的臺詞功底和演技是無法質疑的,讓人有很深的代入感。還有一個鏡頭讓我覺得看到老沈兒95分的底子了!
其次,沈馬組合所向披靡,時隔7年再相聚,所產生的威力依舊是無法阻擋的。兩個人的默契配合,以及影片中所流露出的情感都深深地打動著我。演技一點也不尷尬。就是沖著這個組合去的,迫不及待。本影片的金剛鼠貢獻了很大的笑點,與沈騰飾演的獨孤月產生了很大的化學反應。
再次,該影片笑點和哭點都是有的,而且很巧妙的一個設計就是,在你快要哭出來就逗笑你,最大的哭點讓你猝不及防,把整個人情緒推到最高點。并且,這部影片的后勁兒很大,遠比在影院里大,出來之后,莫名其妙我哭的更狠了。整個影片的格局還是很大的,個人感覺這是當下大制作影片的走向。說到大制作,不得不說,這部影片4D看絕對震撼無比。
最后,這部影片很成功,但是,可能是身邊朋友的推薦以及自身對于沈馬組合的期待,總感覺缺了一點兒什么,我也說不出來。可能也是因為從小對小品相聲比較喜歡,有些包袱抻出來,基本就知道應該會抖成啥樣。同時,我是帶著必哭的心態來影院的,這是我的自身原因,為哭而哭,可能就沒有期待中的那種感覺。
不可否認,這是一部很好的影片,祝《獨行月球》票房大賣。
《獨行月球》的觀后感(篇5)
被抖音短視頻安利了一遍又一遍,終于在昨天晚上的點映場帶著家人看了這部開心麻花的《獨行月球》。
先說一下我的觀后感,總感覺看完以后電影內容略顯空洞,沒有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妻子和女兒全程笑了好幾次,我在觀影中尷尬的看著他們,看著一個個包袱出來,確實沒有樂的出來。我問她們好看嗎,她們說還行吧,還挺逗的。“還挺逗”應該是大部分人對電影《獨行月球》的感覺了。
這部電影的大主線主要是圍繞拯救地球展開的盾月行動,穿插著男主愛情線和男主與袋鼠在月球上的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最后男主拯救地球犧牲了自己。
故事的主線,我覺得沒有問題,之所以覺得空洞,應該是具體故事細節不符合現實邏輯,電影自身定位不清晰。科幻加搞笑加愛情加悲壯,導演可能想讓電影層次更加立體,內容更加豐富。但最終的效果卻有點四不像的感覺,顯得很不純粹。很多內容沒有故事鋪墊,內容和內容之間缺少銜接,更像是話劇,總之最終給人的感覺不是那么細膩,總覺得缺點什么。
另外很多情節在邏輯上站不住腳,比如男主的日常行為被全球直播了,但男主身邊不是無時無刻都有攝像機在拍攝,咋直播?另外月球基地里面放了只袋鼠,為啥會帶個袋鼠到月球基地上?一個胸無大志的人機緣巧合的被成為英雄,一路過來好像是理所當然。所以影片給我的感覺有點科幻片不像科幻片,愛情不像愛情,搞笑略顯生硬和尷尬,最后強行煽情。
感興趣的自己去電影院看一下就知道了,每個人的感覺不盡相同。可能只有自己體會過才知道。
《獨行月球》的觀后感(篇6)
假期的樂趣當然少不了觀影,本就喜愛觀影的我也必然相約影院。《獨行月球》便成為今日焦點。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在未來2033年,人類為了拯救地球,抵御小行星撞擊,制定了“月盾計劃”,并在月球建立基地可在執行任務過程中突發意外,獨孤月被團隊遺忘在月球。隨著“月盾計劃”的失敗,地球也陷入危機,因隕石撞擊導致地球空氣受到嚴重污染,地表被嚴重破壞,人類只能在地下生活,生活質量也不盡人意。而獨孤月則成為了“月球上最后的人類”。但就是這樣一位悲慘的維修員,將地球拯救。
因地球人民長期處于嚴峻且殘酷的壓抑環境中,大多人民都不再對生活充滿希望。于是“月盾計劃”領導人馬藍星發起在月球上獨孤月的生存直播,以此來鼓舞大家堅持生存下去。在獨孤月生存在月球上的每個日子里,都有一只金剛袋鼠“剛子”陪伴、幫助著他,這期間也帶來了數不盡的歡樂。當獨孤月獨自在月球上準備返回地球以及阻止其他隕石雜物再次攻擊地球的幾年后,他們終于可以“回家”了。而在返回途中又遭遇了“π+”即將攻擊地球,而此時只有兩種選擇:地球再度受害;獨孤月阻止撞擊,并犧牲自己。他毫不猶豫地將“剛子”送進返回艙安全回到地球,而自己則去做最后的任務。
電影的最后,地球邁著向未來、向美好進發的步伐,而馬藍星一行人十年后又重返月球,這次,她似乎又見到了已逝獨孤月,也似乎見到了他的每一個足跡。
一場電影過后,我淚流滿面著喜笑顏開,我已不能再確定這是否是一部喜劇,因為故事情節在歡樂中夾雜了淚點,生動形象地感染著每個人的心靈。令我最感動的是獨孤月與“剛子”分別時的場景,即使他們平日里吵鬧得再熱烈,可彼此心中都深愛著對方,人與鼠的友情打動了我。現實中也是同樣,我也在與我的寵物即將永別時心痛并萬分不舍。
一場月球之旅,讓我懂得了堅持與堅強的意義,也令我對各個崗位上堅守職責的每個人心生敬畏……
《獨行月球》的觀后感(篇7)
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臺詞是——“在生活中,總有這樣一種人,普普通通是他的人設,碌碌無為是他的日常,但在關鍵時刻總能挺身而出,逆向而行!”
我最喜歡的一段情節是——獨孤月帶著“剛子”一起去尋找阿波羅號飛船,途中因為牽引鏈的因素,“剛子”落在途中了,主人公不顧車子動能耗盡的危險,毅然原路返回尋找“剛子”,然后再繼續前行,在距離月球基地還有55公里處動能耗盡,眼看要謝幕了,“剛子”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通過“袋鼠拉雪橇”的方式把獨孤月帶回月球基地。
其實按照人類的智慧,不管“剛子”多么兇猛,主人公還是有很多種方法不讓他跟隨自己去尋找阿波羅號飛船,因為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主人公選擇一個人去尋找阿波羅號飛船的方案會更好,而帶上暴躁的“剛子”一起上路則有可能是帶上了無盡的麻煩,就像“剛子”在途中差點把核彈引爆了一樣,我們管理自己肯定比管理整個團隊要簡單多,不用花時間去協調,能夠保證行動的靈活性以及機動性。
但是選擇一個人去尋找阿波羅號飛船的方案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因為無論路途中能帶來多少的靈活性和機動性,一個人的力量還是太過脆弱和弱小了,在茫然而未知的旅行中,我們面臨更多的是之前沒有遇到過的問題。
雖然說帶著“剛子”一起去找飛船增加了“系統”的復雜性,但是復雜的系統也能孕育出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案,在復雜系統的作用下,在未來某個時間或者空間的節點下一定會在前行路上提供某種支持,孕育出一個完美解決問題的方案。
正如劇中獨孤月跟“剛子”說的臺詞一樣——謝謝你陪著我,如果沒有你陪著我,我可能撐不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