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月球優秀觀后感
《獨行月球》是由張遲昱執導,沈騰、馬麗主演的科幻喜劇片,于2022年7月2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獨行月球優秀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獨行月球優秀觀后感篇1
很久沒有看電影了,剛好明天是結婚四周年,就邀請夫人一起去看《獨行月球》。笑點有,淚點也有,但是總感覺很難有以前觀看電影地那種沉浸式體驗了。這是自己越長大越麻木?還是感官退步了?
現在想想,總覺得哪里不大對,之前問一朋友她看完《獨行月球》啥感覺,對方回復說還行,記得帶包紙巾。他的男朋友則說前面搞笑的挺好看,后面煽情的覺得就沒那么好看了。提前問了別人之后,看的時候總能想起別人的說辭,多多少少會在內心拿來做對比,甚至我在觀看時很是認同他男朋友的說法。就整體的先入為主地覺得搞笑好看而忽略了電影煽情部分的升華處理。
整體來說整部電影還是很有看點的,挺好看的。電影中沈騰回憶與馬麗初遇的那段,馬麗的扮相和以前的不一樣,看著清純而又不失干練。電影講述的是沈騰扮演的獨孤月被落在月球上,最后反而拯救了地球的故事。當然獨孤月肯定是犧牲的結局,這個一般都能想到,根據電影的布局,不會讓一個拯救了地球的英雄回到地球上的,因為這樣反而達不到想要表達的效果。前面搞笑的部分算是沿用了開心麻花一貫的打法,幽默而又有趣。后面部分隨著小我、大我,小家、大家、整個人類這樣層層的遞進,也是符合大眾對電影的設想,一般電影走向都這樣的吧,可能這就是其中的規律之一?
獨孤月是和一只袋鼠一起被落在月球上的,設計剛子(袋鼠的名字)這一角色,是為了更有趣味性?襯托人與動物的相互依存?或者是更加顯得獨孤月的孤獨?目前只是猜到了一些,不知道對不對。其中一個片段是剛子被車給落下了,獨孤月在不救它良心過不去,救它也很有可能把自己搭進去的情況下,選擇了回頭救剛子。獨孤月的選擇是在我意料之中,這個肯定是會回去救的。但是最后因為救了剛子,反而靠剛子帶他出困境這個設定我沒猜到。被落在月球了,才知道煙火尋常,每天回到家有人為你亮著燈,這是何其的幸運。后面選擇的自我犧牲,挽救全人類這個設定不難想象,算是符合大眾審美口味和英雄情節。不過這個升華到整個人類的手法還是很精彩的,不會顯得突兀。
以前是單獨關注電影情節,最喜歡問的問題是誰是好人誰是反派,現在則是更多思考里面的邏輯,去思考電影本身想傳達給觀眾的一些內容。現在是信息大爆炸時代,電影所展示的東西也更加的多元化,但是內在的核心是沒有變化的。因為它必須符合相應的規律,也要考慮自己的市場受眾和本身的市場定位。然后整個的故事情節的設計與推進,這個應該都有跡可循。這或許是事后諸葛亮,但是電影本身會對你有啟發,能為你生活帶來一些更好的變化,我覺得他的市場價值、用戶價值、交付價值就有了。
在娛樂中學習,多看有意義的電影,符合自己成長的電影,也是學習的部分渠道或者說是方法吧。
獨行月球優秀觀后感篇2
“世界上有這樣一種人,他們普普通通,但總能在關鍵時刻逆向而行。”
故事發生在地球即將迎來世界末日的時候,人們啟動了月盾計劃。但在月球基地,大部隊緊急撤離時,獨孤月(沈騰飾)被遺留在月球,自此開始了他的流浪月球之旅。
“一直以來,我以為我學會了孤獨。”
獨孤月的孤獨,是獨自一人在月球時的無依無靠,是他在一遍遍發出信號卻無人回應時的擔心害怕,是他希望破滅時的萬念俱灰。
學會了孤獨,其實是不得以而為之,因為前期月球上也沒有人,他必須要學會和自己相處。對于我們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
人這一生,終究是要學會和自己相處。當代的年輕人,生活中陪伴最多的已經不再是人,而是手機和電腦。但這其實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除去工作學習,放下電子設備,試圖去學習和自己相處。我們雖然不像獨孤月那般環境惡劣又責任重大,但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學會和自己相處,會幫我們達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說不定,我們的肩膀也能背得起銀河的重量。
“我努力的活著,就是為了重新回到你們身邊,回到你的身邊。”
電影里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他是這么說的,人活著的意義,就是加班回到家能有人為你亮一盞燈,累了有人能陪你喝喝酒,當你陷入低谷的時候,能有人給你一個溫暖的懷抱。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人們開始追求一種所謂高大上的生活,追趕潮流,立意深刻,當然這并沒有什么錯。但也許活著的意義很簡單,就像獨孤月所描述的那樣,一盞燈,一杯酒,一個人。
正所謂,偉大的深刻不避膚淺。活著的意義,不僅僅是要活出深度,更要不時的跳出深刻的圈子,看看近在咫尺的美好,也許你不經意間的美好,便是他人的半生所盼。
“什么是應該,無論什么理由,都不應該犧牲一個人。”
在電影中,馬藍星(馬麗飾)仿佛一直都在做她應該做的事,而獨孤月卻仿佛一直都在做他不應該做的事。
為了更多人,馬藍星按下了開關,啟動了火箭,拋下了獨孤月。反觀獨孤月,當金剛鼠(剛子)落下,而太陽即將落山,他只有繼續往前走這一條路的時候,卻轉頭去找剛子,即使這可能會讓自己陷入絕境。
從某種角度來看,馬藍星做了她應該做的事,而獨孤月做了他不應該做的事。但何為應該,何為不應該?面對隕石碎片,就獨孤月個人而言,他完全可以和剛子一起安全回到地球,他為什么要用他自己的生命來換取更多人的安寧?
“應該”這個詞,就像是一條無形的枷鎖,將我們困在意義的深淵。如果只做應該做的事,就不會有獨孤月在關鍵時刻的逆向而行。相較于“用一個人去換的世界,一定不是一個美好的世界”這樣略微極端的說法,“凡救一人,即救全世界”能夠更貼切的代表獨孤月這個角色。
應該和不應該,都是自己的選擇。
獨行月球優秀觀后感篇3
一場突如其來的隕石襲擊,擊垮了月盾基地,卻未摧毀獨孤月心中的信念。他孤身一人(金剛鼠的陪伴)在月球生存三年多,經歷六七六落,不斷摸索歸地的道路,憑自身的信念兩次拯救人類。
在月球上,獨孤月只能憑一己之力,盡管遇到無數困難,但憑他冷靜的頭腦和堅定的意志逐一化解了困難,因為他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為了去長存湖獲得阿波羅18號的替代動力源,這原本因時間所迫無法完成的任務,但他一一將困難化解。他另辟蹊徑順著太陽走繞月一周將太陽光照延長到41天,他在運輸車能源耗盡后用亮光指引袋鼠拉車返回基地。面對兩次碰壁的大峽谷,他巧妙運用氮氣瓶噴射成為“飛天英雄”。每天駕駛運輸車搞過20小時已成為常態,連續55個小時不眠不休趕路……最終,他做到了。
比起獨孤月,我們的挫折是多么微不足道。生活不是考試,從來沒有應試技巧,也沒有標準答案,遇到困難,只有發揮各方面的智慧才能解決,只有堅定的意志和嘗試的勇氣才能取得成功。也許我們永遠不會組裝返回艙,不會駕駛運輸車,但我們能著眼于細節,做更好的自己。
最普通的人,也能綻放出絢麗的光火。獨孤月一生追求“中間人”的角色,平平庸庸,不露鋒芒。就是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他最后毅然擋在了小星星碎片與地球之間,利用核彈與同歸于盡,犧牲他一人,拯救了全人類。
誠然,生活中總有一類人,普普通通是他們的模樣,平平淡淡是他們的日常,但在關鍵時刻,他們總能挺身而出,逆向前行。疫情爆發后堅持在一線的醫療工作者們;美國公然侵犯中國主權聽令而動的中國人們解放軍;鄭州洪水、汶川地震勇敢馳援搶險救災的人民子弟兵,他們何嘗不是普通人,卻在每個中國人心中成為最璀璨的星。普通的我們,每一次付出都將被銘記,每一次奉獻都能綻放光彩。
心中有夢想,腳下有力量。信念,能指引我們一路向前,獨孤月心怡的對象馬藍星何嘗不是他心中強大的精神支柱。他拼盡全力想辦法組裝回家的飛船,只是為了未完成的心愿——表明自己的心意。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保護她的機會,即使是唯一一次,最后一次。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要以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中國為己任,樹立遠大理想,秉持堅定信念,有了燈塔,船才不會迷航,有了目標,人才不會懈怠。
人活著的意義,莫過于感受時間的種種溫情。金剛鼠作為獨孤月在月球上的唯一陪伴,即使屢屢通達他,但他還是把它看做最好的同伴。獨孤月從小沒有親人、沒有朋友,經歷了生活的各種忽視、冷漠與苦難,卻在獨行月球時嘗到了陪伴的溫暖,感受到被關愛的幸福。所以他寧死也要在半路返回救金剛鼠,寧死也要守護地球上牽掛他的人們。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么?也許就是忙碌工作一天回家后看見有人為你亮起一盞燈;也許就是遇到喜事總能找到一群人一起慶祝;也許就是陷入低谷時能有人給予一個問難的擁抱。從現在開始,去關愛他人,將溫柔散布,你善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才會善待你,正如被全球直播的獨孤月給無數人帶來生的希望,在他絕望時全世界人才會攜力在地球上為他點亮燈光。
獨孤月終將在人們心中永存,他已變位一顆流星,墜入人們心中,在另一顆星球上,他已不再孤獨,感受著無盡的溫暖。
獨行月球優秀觀后感篇4
沈騰馬麗最新上映的電影《獨行月球》,單看預告最讓人非常期待。小編從小也是看著沈叔叔和馬麗的小品長大的,最早熟知沈騰是在春晚小品諧音梗“天真無邪”,更早認識的是馬麗,和何炅一起搭檔的《超幸福鞋墊》讓人捧腹大笑。后來他們合作的《夏洛特煩惱》一舉在全國乃至世界打響了知名度。
小編近日剛刷完電影。總結一句話:笑到飛起,結局有點BE。電影講述沈騰飾演的獨孤月,為追求馬麗飾演的馬蘭星而委身擔任登月計劃的維修工,后因被落在月球上,和實驗室一只可猛可萌名為“剛子”的袋鼠相愛相殺,最后為了拯救全人類而和即將撞向地球的“π+”隕石粉身碎骨的BE結局。
影片剛開始笑點很密集,無論是獨孤月戴著耳機閉著眼睛深情為夢中情人馬蘭星寫情書,而窗外是大部隊撤離月球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或是解說獨孤月在月球上的生活,附帶了《夏洛特煩惱》的諧音梗“下落特煩惱”,亦又是黃子韜的禿頭造型。影片中獨孤月和馬蘭星同時出現的鏡頭很少,基本通過剪輯同屏。另外,里面的插曲也十分巧妙,有李玟《你留下的愛》、騰格爾《黃河的水干了》、Coldplay《AHeadFullofDreams》、《回家之路》、《FlyMetoTheMoon》以及金志文的《月亮不走我不走》等等。
還有一個細節覺得太扯了,地球上的人類為了讓獨孤月重拾信心,紛紛亮起了家里的手電筒和大功率燈光照明,身處月球的獨孤月看見了地球上亮起的燈光連成了一句話“你不是一個人”。請問多大功率的燈可以讓月球看見?如果按喜劇,還能勉強接受。
最后結局是BE的,獨孤月攜天空之錘一起永埋宇宙。小編竟然還期待編劇會用什么方法起死回生,幸好沒有吧,雖然會很開心,但更感覺也太扯啦!
小編算是心滿意足的走出影院了。各位小伙伴去看了么?
獨行月球優秀觀后感篇5
科幻片一直是國產電影的短板,直到《流浪地球》橫空出世,將中國科幻推到新高度。如果說《流浪地球》打開了中國科幻的大門,那么《獨行月球》就是走進大門后,開始豐富具體內容了。
電影的故事情節簡單而集中:在未來世界2033年,小行星即將撞擊地球,為拯救家園,中國舉全球之力部署了月盾計劃:即人類在月球建立基地,通過發射“宇宙之錘”擊碎小行星,并用月球阻擋隕石碎片對地球的破壞。但不幸的是隕石碎片提前來襲,全員需要緊急撤離月球基地,當命令下達后,只有維修工獨孤月(沈騰飾)沉浸在對女神——領隊馬藍星(馬麗飾)的精神表白中,錯過了全員撤退的通知,一個人落在了月球。
月盾計劃失敗,獨孤月成為“宇宙最后的人類”,開始了他在月球破罐子破摔的生活。就在他失去生存欲望的時候,獨孤月偶遇同樣被落在月球上的“猛寵”——金剛鼠,本以為是隊友,其實是對手,擼鼠不成反被揍!一人一鼠開啟了一段啼笑皆非的斗智斗勇的生活。
另一邊,人類和越盾計劃指揮部的所有人正目瞪口呆地看著獨孤月和金剛鼠不著調的月球生活直播。原來地球沒有被毀滅,人類堅強地撐了下來,但地表已經不適宜生存,人們不分國籍、不分身份,全都生活在地下城,末日的絕望壓抑在每個人心頭。
獨孤月獨行月球的經歷鼓舞著人們,他成了人類的大英雄,無疑給黑暗中毫無期望的人類一束光。獨孤月意外知道人類并沒有滅絕,于是他開啟重返地球計劃,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到達空間站,就差臨門一腳之時,他面臨生死難題——todieornottodie。
隕石碎片將再次撞擊地球,只有獨孤月的“雷神之錘”能炸掉隕石,但這是九死無生的任務。獨孤月只差一步就能回家了,他到底會做出怎樣的生死抉擇呢……(不再劇透了,建議大家有時間還是去電影院看結局吧。)
在整個故事中,沈騰真是使出渾身解數,穩定且超常發揮了他的喜劇專長,舉手投足間帶給觀眾不間斷的笑點、笑料和笑聲。
《獨行月球》:悲劇色彩讓喜劇更高級
《獨行月球》讓我對“開心麻花”團隊刮目相看。影片除了保留“高笑點”的情節之外,導演兼編劇的張吃魚這位青年才俊,把電影的結局處理為一種無痕式的悲劇,這種處理方式讓我欽佩,令人動容。看到影片的后半程,我本以為會迎來大喜劇、大團圓的結局:暗戀馬藍星8年之久的獨孤月終于回歸地球,他面對馬藍星大膽表白,最后有情人終成眷屬,地球被拯救,獨孤月成為實至名歸的大英雄。
可是事與愿違,導演非要把美好的愿景撕碎了給觀眾看,明明前一分鐘觀眾臉上還掛著微笑,心存希望,而后一分鐘卻讓人感受生離死別的痛苦。這種將悲劇感的情節運用在喜劇電影中真是大膽創新,另辟蹊徑,最終將整個電影推到了一個宏大的主題上。
影片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偉大的悲劇”。“偉大”在于獨孤月不僅能在月球自救生存而且最終舍己為人,不懼犧牲;“偉大”在于他用現身說法的方式給災難中絕望的人們以新的希望和力量;更“偉大”的是,以往我們看過太多西方大片中的英雄人物,比如:蜘蛛俠、蝙蝠俠、鋼鐵俠……而現在我們可以驕傲地說:我們中國人也有英雄,他們也可以拯救地球,拯救全人類!
由此可見,中國式的英雄主義才是我們要呵護的根,守住的魂,才是我們的文化自信。這樣的電影值得中國的青少年去觀看,讓孩子們從小就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懷,打上鮮紅的中國底色。
溫情、豪情、家國情,正是這部影片最吸引我的地方,也讓我體會了一次什么叫“含淚的微笑”……
《獨行月球》:致敬正能量明星團隊
如果說電影是時代的鏡子,那么演員就是電影的靈魂。沈騰和馬麗這對熒幕CP站在一起就笑點十足,《夏洛特煩惱》中馬麗癡心不改摯愛沈騰,而在《獨行月球》中沈騰暗戀馬麗8年,言不可及的地月距離,38萬公里,獨孤月和馬藍星沒有相守過片刻,獨孤月甚至連一句“我喜歡你“”都沒說出過口,但他們心與心的距離卻越走越近。
在這部影片中,沈騰和馬麗奉獻了教科書般的演技。月盾基地中,獨孤月膽怯又小心地看向馬藍星,滿眼都是心動,又礙于身份差距不敢上前交談,道盡了暗戀的苦澀。獨孤月被落在地球后的絕望、孤獨、對未來生活的迷茫都藏在獨孤月看地球的眼神中。等待已久的跨球通話接通的那一刻,一句“你好”飽含太多情緒。
馬麗的戲骨級表演,為我們詮釋了月盾計劃的高級領導人的沉著冷靜,面對電車難題,馬藍星艱難地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面對感情,她是感性的,沒人愿意親手把心愛的人推向死亡,所以馬藍星眼含淚水,又無可奈何。
最后,真心希望“開心麻花”團隊能繼續創作出元氣滿滿、正能量足的高口碑、高質量、高人氣的好作品。
獨行月球優秀觀后感篇6
老早之前,在某檔綜藝節目上就聽說,開心麻花團隊合作的《獨行月球》即將在今年上映。這不,就在前天,《獨行月球》正式在影院上映了。
今天下午可以去影院好好的看一場這期待以久的電影。
整部電影看下來,有笑點,也有淚點,這部科幻電影和流浪地球有些許的類似,但這兩部影視作品都有優點,各有各的特色。在《獨行月球》中我看到的是全人類,全世界,全宇宙。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是渺小的,面對全球性的災難,大家都需要團結,只要團結在一起,也沒有什么困難是解決不了的,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遇到困難我們就應該協起手來共同面對。
我很喜歡電影里的一句臺詞:“在生活中,總有這樣一種人,普普通通是他的人設,碌碌無為是他的日常,但在關鍵時刻總能挺身而出,逆光而行!”這里電影中的獨孤月就是這樣的形象,平凡但偉大。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像他一樣,平凡,普通,但在有危險時,他們總能挺身而出,逆水而上。
在哈哈大笑的同時,這部作品也折射出許多道理,觀影結束后想到很多。這個世界又有那么多人,勇于獻出自己的生命換來無數人的幸福。這部作品評分及票房都很高,這個影廳里幾乎沒有空位。優秀的作品,看完后都忍不住想看第二遍。
獨行月球優秀觀后感篇7
觀影是視覺和聽覺上的一種沉浸式體驗,而今天我就觀看了最新上映的一部電影——《獨行月球》
影片的主人公獨孤月是“月盾計劃”的一名普通維修工,招聘工作時,憑他的實力是想要成為一名工程師,可是工程師人員已滿,只能成為一名維修工,簡歷上他對自身的評價是“中間人”,所謂“中間人”也就是一種既不嶄露鋒芒,也不給自己的團隊拖后腿,只是在中間默默無聞地做貢獻,這種人很平凡,但是社會并不能沒有他們。
轉眼間,兩年過去了,在太空中飛行的巨大隕石終于降臨于此,它的名字叫“π”,本是被木星吸引的一顆小行星,但是卻意外脫離軌道開始向地球沖擊,如果π撞擊地球,那么世界末日就來臨了,地球各國人一時間統一戰線,開啟了人類的自救計劃——“月盾計劃”,顧名思義,就是以月球為擋箭牌,阻擋π的撞擊,并與此同時,使用新型武器“宇宙之錘”將其毀滅,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π的提前到來打亂了計劃的實施,月球上的人只能被迫撤離,但是好巧不巧,獨孤月沒有接到撤離的消息,一個人留在了月球上,但是也因禍得福,躲過了π對地球的撞擊,幸存了下來,獨自一人在月球上開啟了新生活。
與他一同留在月球上的是一只來自美洲草原的金剛鼠,它性格暴戾、貪吃,是極其危險的存在,就這樣一人一鼠在月球上開啟了新的篇章。對于這個新的伙伴,獨孤月在他身上是吃盡了苦頭,常常被其毆打,而獨孤月為了化敵為友,可以說是用盡了辦法:偷襲、美人計、正面硬剛……但是最后兩者都達成一致——回到地球去。
為了實現這一遠大目標,獨孤月先是去尋回那破爛不堪的“宇宙之錘”,但是他的太陽能汽車顯然是無法完成這一目標,但是不怕有問題,他很快就找到了解決辦法,他打算追著太陽跑,重新當年夸父逐日一景,而事情也進行得非常順利,可是問題又再次出現,太陽車后面的貨車拉在了后面,擺在他面前的有兩個選擇:一是放棄金剛鼠,一個人回去;二是回去救金剛鼠,但是他們兩個都會死。有一種人,會不惜放棄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其他的生命,這種人我們稱之為英雄,而獨孤月正是這種人。他救回了金剛鼠,但這樣也意味著他們倆都活不成了,可就是如此絕境,獨孤月和金剛鼠就上演了奇跡,一手袋鼠拉人,終于是化險為夷。而與此同時,地球終于和獨孤月取得了聯系,他終于能回家了。
在回家當天,命運之神卻并不想放過他,π的碎片里出了個大家伙,它被命名為“π+”,而它也要撞擊地球,而拯救地球的唯一辦法就是獨孤月船上的“宇宙之錘”,而這就需要以他的生命為代價,最后危機解除,獨孤月也因此犧牲。
觀看完影片,我大受震撼,我佩服獨孤月的勇氣,在危難時挺身而出,也敢于獻出自己的生命,這樣的英雄實在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