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軍大業觀后感范文五篇
給中國的獻禮影片《建軍大業》是“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其中還有《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建軍大業》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很好的幫助到大家。
建軍大業觀后感一
在還沒提檔之前,就買了建軍大業的電影票。一直以來就喜愛諜戰題材的影視作品,就越發期待這部影片的上映。作為建字開頭的獻禮片,這一部真的是燃爆了。從演職人員到故事結構,以及故事節奏,主旋律的體現,都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影片。影片中的每個角色都鮮活立體,觀看之時,便覺自己曾與歷史這么近,其中南昌起義與三河壩戰役的戰爭場面的確讓人震撼。《建軍大業》這部影片具有使命感,即燃卻又讓我在觀看的時候,數度落淚。
寫這篇影評之前,特地去百度看了一下關于一九二六年肆月十二日的史實。在影院中,看著肆月十二日,學生再到街頭喋血,遍地橫尸,雨水或許洗的掉那些人們流出的血,卻洗不掉他們的暴行,當影片播到這里的時候令人唏噓,卻也漸漸的推動著故事向前發展。南昌起義的部分,葉挺手寫“命令”,到教訓趙福生,陳峰勸趙福生跟自己干,這些細節都處理得很好。起義之時的炮火隆隆,燃燒不止,戰爭的場景表現可圈可點。印象最深的當屬張國燾與周恩來等人開會,張國燾反對南昌起義,賀龍沖進來以后,由保劍鋒老師飾演的譚平山,說折中的辦法不是沒有,是殺掉張國燾。
周恩來去與朱德會面的時候,朱德與他要了一筆經費,當時黃志忠老師的表情,老實中透些狡黠,非常可愛。南昌起義開始之前,朱德將所有的軍官邀請過來,吃酒玩牌,后來起義開始了,那些有頭有臉的軍官們準備出去看看的時候,他向上開了一槍,夾著煙的手招呼著大家繼續,士兵沖進來的時候,大將之風顯現無疑。
三河壩戰役這個環節是我哭的最多的地方,三天的戰事,三千人對三萬人,真的就是純硬杠。戰火連綿,死的死,傷的傷,血染紅了江河,腳下的土地早已變了顏色。黃志忠老師扮演的朱德、馬天宇老師扮演的角色、白宇扮演的蔡晴川,他們敬的每一個軍禮,都令人動容。最后二百人留下的時候,父子二人,子走父留;兄弟同軍,弟去兄留。二百人的斷后,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是未來國家的希望。朱德對蔡晴川說的那句:“做勇士,不做烈士。”現在想起,依然是會令人落淚。最后三河壩的炮火聲聲,蔡晴川按下引爆器的時候,朱德帶大家撤離的時候,駐足敬禮,依舊會令人眼淚不止。二百人的斷后,希望與犧牲,對于革命先烈來說值得,更展現了他們大無畏的精神。
這部獻禮片,除卻愛國主義旋律,更能看的出老戲骨們的魅力,也能看見年輕演員們長足的進步。劉燁老師所飾演的毛澤東,與青年時期的毛主席真的很神似;朱亞文老師飾演的周恩來,再其換上中山裝以后,將周總理的儒雅氣質與作為的智慧表現的淋漓盡致;黃志忠老師飾演的朱德,更是令人滿意,軍人鐵血,為將的氣概展現無疑;張涵予老師的杜月笙,一身的月白色長褂,上海灘老大的狠譎詭戾更是入木三分,更多的不勝枚舉。在看這部影片之前,也看見年輕演員們在開拍之前的軍訓,他們的努力、認真、敬業、讓人欽佩,劉昊然飾演的粟裕,和馬天宇老師飾演的角色,然人能夠切身實際的感受到年輕軍人的熱血,是本影片的亮點,經過幾場戰役之后的洗禮,能夠看見他們的成長。女性角色的話,李沁飾演的楊開慧,馬伊琍老師飾演的向警予,還有宋佳老師飾演的宋慶齡還原度都很高。白客老師飾演的瞿秋白,董子健飾演的鄧小平,與這些人物都很貼合。真好,特型演員年輕化是一件特別特別好的事情。
這部電影,有老戲骨擔綱重要角色,年輕演員也在本片中飾演主要角色,一部分觀眾因為只是對“小鮮肉”這三個字有些不同意見,便對影片產生一些不同的“聲音”,我覺得這倒是真的失了氣度,不夠理性。因為年輕,所以年少,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演出年輕將領的少年氣,他們還年輕,需要磨礪,我想這對于年輕演員來說不僅僅是一種進步,對于觀影的觀眾來說,也需要發自內心的深省,你究竟要在影片之后得到什么?是一次意義重大的愛國主義教育,了解歷史,對革命先烈的緬懷,還是其他,的確需要一次思考。
在這部電影沒公映之前,我就曾發微博:這部電影的意義,一是回溯戰爭年代,向當時年代下的革命黨人致意,為我們能夠在時局惡劣的年代里,創建一支屬于自己軍隊致敬;二是生在和平年代下的我們應該永記戰爭的痛,銘記老一輩革命黨人付諸的一切,心懷感恩,精神和心靈上都得到了深刻的教育。
現在看來,這段話的確沒有錯。我,一個九二年生人,出生在和平年代之下,受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讀完高中和大學,即便是工作之后,雖未曾急吼吼的吼出什么話,但是,(可能是同場觀看的觀眾,年齡不大)私以為在觀看此影片的時候,竊竊私語的內容,談及的內容,陳述的觀點,你們應該好好地觀看,去了解這段歷史。在你不了解這段歷史的時候,希望你不要妄議。希望每一個觀眾都能體會到我們中國共產黨的艱辛歲月,抱持著感恩的心,尊重歷史,緬懷為了革命事業獻出生命的先烈,感謝先烈們為我們付出的一切。除此之外,我們也應該明白,這部影片講的少年軍人的故事,我輩少年正青春,生于和平年代之下,在感恩之余,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力量,為這個國家,這個社會做出貢獻才是正確的做法。年輕是希望,青春是力量,共同創建和諧社會,一起完成中國夢。
一部一百三十三分鐘的電影,跌宕起伏的故事,炮火轟鳴硝煙四起的戰爭場面,血濺四方動人心魄的歷史,它不是別人家的故事,是我們不該忘記的曾經,可能是你的太爺爺太奶奶曾經經歷過的,希望現在的我們不要忘記,以后,我們還應該講給我們的孩子,甚至是后輩,即便考試的試卷上不會考,這是我們國家團結一致的魂。
建軍大業觀后感二
今天,爸爸和媽媽一起帶我看一部大片:《建偉大業》這是一部大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生動再現中國共產黨90年的'艱難歲月和光輝業績,強烈的贊揚了老一輩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
《共產黨》這個黨自從1921年建黨成功,到1949年奪取政權,28年時間,我們這個軍隊1927年八一建軍完成,到1949年奪取政權,這么短的時間,這樣一個黨、這樣一個軍隊,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失敗到勝利,這是一個無與倫比奇跡,中國歷史的奇跡,也是世界歷史的奇跡,我敢說到今天為止,沒有一個政治集團像中國共產黨這樣受到如此嚴酷的考驗。
當我看到一個個中國人被日本人殘害總是十分傷心,當我看到漢奸出賣自己的國家,更有一種憤怒之情。如果時光可以倒流的話,我絕對要帶一枚核彈,將日本侵略者炸得血肉四濺,可一切一切只是想象,如果當時科技發達一點,那只會讓這些侵略者發抖。
現在的生活真是來之不易,而中華民族的締造者唯一讓我們做的就是:珍惜!珍惜!再珍惜!刻苦!刻苦!再刻苦!
是什么,讓共產黨人始終挺立時代潮頭?
是什么,讓全中國人民堅守陣地,奮力抵抗?
是什么,讓共產黨人始終堅定不移,頑強不屈,引領中國進入新的時代?
那就是全部的愛國人民的火紅熾熱的信念和對新世界的向往!
建軍大業觀后感三
最近看了《建軍大業》,胸口滾燙,握緊雙拳!作為一個中國人,每一段歷史都應牢記在心!無論過往成功或失敗,此刻開始,從零開始,當勇士!
每一場硬仗,都要全力以赴!幾場硬仗,比如南昌起義、三河壩大決戰,每一場都驚心動魄,每一場都讓人感嘆指揮將領的滔天謀略,對將士們視死如歸的精神五體投地。在影院里,感同身受,驚嘆眼神堅毅背后的內心堅定,下一刻,我就要抗槍上場橫掃敵人的千軍萬馬。這是一次修煉也是一場磨礪,對于敵情的考量也是對自己的挑戰。球場如戰場,每一次比賽,無人預料結果,也無人知道90分鐘內會出現何種錯綜復雜的情況。
作為一名披甲上陣的戰士,你的選擇,只有全力以赴。一個有信仰的人,才能組建一支有信仰的軍隊!“要創造一支有革命信仰的軍隊!”當我聽到這句話時,胸腔熱血,雙拳緊握。在三河壩決戰大軍撤退的畏難之際,需要死鐵部隊掩護。三萬敵軍壓境,這些年輕的生命毫無懼色,“當勇士,不要當烈士!”成為每一個人年輕戰士的信仰,你看,蔡晴川的眼睛里有光有血性!即使身中幾槍,但仍要跨過戰壕,點燃引爆器。以蔡晴川為首的掩護軍隊,無法稱為勇敢,而是孤勇!生死的較量、大我與小我的權衡,這些年輕卻飽受征戰的命運,倘若沒有堅毅的靈魂和信仰,如何成為一支勢不可擋的雄獅部隊?剛開始比賽的那幾年,得失心很重,會在意每一個球的得失。但現在深感,比賽結果固然重要,但無論輸贏,我們對于足球的信仰沒有輸贏得失
在一次又一次的訓練和比賽中,汗水、淚水、血水,凝結在一起加深和兄弟們在一起并肩作戰的決心。是在心里大聲吶喊:“我不認輸!”的體育精神!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倒下!賀龍帶領的部隊要端了敵人的老窩。拿著炸藥包的小戰士在槍林彈雨中倒下,炸藥包也隨之掉落在地上。幾乎在同時,另一位小戰士火速搶救起炸藥包朝老窩的方向狂奔而去,我疾呼過癮。炸藥包存在的意義是直搗黃龍,那在他為完成使命前,他便不會也不應該在任何一個地方爆炸。這是使命!是所有人為之努力的方向。
“一個人倒下了,千千萬萬的人站起來!”我們告別了生死的戰場,但在球場上一爭高下,賀龍的炸藥包,我們的那顆球!炸彈爆炸前,不能讓任何一個人倒下!每一場比賽結束,無論輸贏,都是磨礪!于我而言,下一場,一切從零開始!我們球場見!
建軍大業觀后感四
一個月前,女兒就說有一部好看的電影《建軍大業》將在八一建軍節上映,一定要看看。按照慣例我對戰斗片不感興趣的,但為了滿足孩子的心愿,就應允了。然后勞工提前網購了兩張電影票,昨天晚上我們娘倆去電影院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建軍大業》。
在電影院看電影和在電視上、電腦上看差別是很大的。在電影院里音響效果逼真,如臨其境,人物呼之欲出。上次看電影是什么時間?還是上大學的時候吧,我還記得當時看過《紅河谷》,還有《河東獅吼》,后來上班,結婚生孩,忙忙碌碌,為生活所累,離時尚久遠了。
《建軍大業》是為了紀念中國工農紅軍建軍90周年而拍攝的。電影真實地展現了從八一南昌起義到秋收起義到井岡山朱毛會師的一段歷史。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對國民黨的第一槍,從此,共產黨有了一支自己的隊伍。毛澤東的至理名言是“槍桿子里出政權”,只有自己有了武裝隊伍,才不會被動挨打。雖然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都被鎮壓了,但是革命的火種已經種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建軍大業采用的都是老牌帥哥美女加小小鮮肉。劉燁扮演毛澤東、朱亞文扮演周恩來、黃志忠扮演朱德、王景春扮演賀龍、歐豪扮演葉挺、劉昊然扮演粟裕、馬天宇扮演,蔣介石竟然是老干部霍建華!哈哈,女演員也很強勢呀:宋佳扮演宋慶齡,張天愛扮演宋美齡,李沁扮演楊開慧、關曉彤扮演鄧穎超.......還有陳曉、張藝興、陳赫、李易峰、鹿晗、陳偉霆、等等.....我相信很多年輕人包括我女兒也是來追星的吧。
不管怎么說,通過這部電影,讓這段歷史得以重現。讓我們重新溫習了這段歷史,我們今天的和平幸福是老一輩革命家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銘記歷史,珍惜當下,這就是這部電影要表達的中心意圖吧。
建軍大業觀后感五
一直知道自己是一個感性的人,不論是在看電視劇還是看電影,我都會把自己代入到情境里。跟著故事的主人翁一起笑,一起哭。其實最接受不了就是虐心的情節和悲愴的情節,因為總是會讓我歇斯底里的哭泣,而我又不想在有人的情況下哭泣,總覺得很不好意思,這么大人了,還會被情節所感動。當我被故事情節感動哭了的時候,我媽媽特別搞笑,會在一旁用她的重慶話罵我“你看你一天像個瘋子樣”,“你就是個神經病”。當然我不會理會她,因為我還在情景里沒出呢。
今天下午閑來無聊,在家看了電影《建軍大業》,先不論演員的豪華陣容。當我看完這部電影,我那埋在心里的愛國情懷再次被點燃,每當我看到這些愛國的、抗戰的電視劇或者電影的時候,我都感到無比自豪,因為我是中國人,我會為自己生活在中國而無比興奮。很慶幸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沒有戰火紛飛,一切都是那么幸運。感謝革命先烈為我們打下的江山,為我們保留的美好河山。“幸存者就是,你得把死的人的生命活出來,這樣他們才沒有白死。”——《建軍大業》。這是我聽過對幸存者最美,最有氣勢的解釋。總覺得能活著就是最好的,可是偏偏就有人為了革命,為了勝利連命都可以不要。我很敬畏,我想過如果我生活在那個年代,我肯定沒有那么勇敢,我肯定是一個膽小怕死的人。現在的我很慶幸,我們還活著,而且是活在這個信息發展非常迅速的網絡時代。
這電影里有太多我喜歡的演員了,余少群,馬天宇、歐豪、張藝興、李易峰等等好多人。但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歐豪飾演的葉挺,全篇為他癡迷。喜歡他的男子氣概,喜歡他為兄弟們出頭,喜歡他奮勇殺敵。網上好像全是在批評說歐豪演的葉挺不符合歷史,甚至葉挺的子孫都出來發話了,我承認在劇情里歐豪演的葉挺有一點痞痞的,還在戰場里嚎叫,但是情到深處最有力的釋放方式難道嚎叫不算其中之一么?成千上百萬的戰士犧牲了,是很悲愴,很壯烈,但是我們最終我們勝利。我們勝利了。大家都在討論歐豪嚎叫這一鏡頭,難道這不是好的起點么,大家都記住了這個鏡頭,歐豪用他自己的方式讓大家記住了他歐豪,也記住了影片中的葉挺。這部電影里英雄人物太多,演員也太多,但是能讓大家對之記憶深刻不就是一種成功么,演員是需要話題的,爭議即存在,存在即真理。所以我支持這影片的葉挺,也支持歐豪。
我看這影片的時候強忍著淚水,因為太壯烈了,加上逼真的特效,讓我為之動容。一直沒笑過,但是最后結尾潤之那八個字卻讓我笑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找不到笑點,可能是被那一份勇氣感動了吧。精彩的影片總讓人印象深刻。好了我不想再寫了,我準備再去找一部類似的電影或者電視劇,繼續觀看,把我的愛國情懷繼續點燃。
以上言辭純屬我個人想法,沒有其他惡意,請勿妄自揣測,惡意菲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