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軍大業觀后感2020大全5篇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十二日,理學院分團委組織我們觀看了電影《建軍大業》。深入地了解了我國共產黨‘如何在敵反動派的迫害下奮勇抵抗,歷經艱難險阻,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建軍大業觀后感2020集錦5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建軍大業觀后感1
三河壩戰役第三天決定撤退的時候,朱德站在滿是尸體的戰場上,上一次的硝煙還未散去,下一次的突襲可能就要來臨,需要留下兩百人斷后,為主力部隊爭取撤退時間。朱德提議“子走父留,弟走兄留”的時候,父子、兄弟抱頭痛哭。最后,大家把帽子上的軍徽扔在滿目瘡痍的大地上,向死而生。在那個年代,人們都愿意去赴死,這是因為什么?因為這些經過戰火洗禮的靈魂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們要把生的希望留給下一代。記得影片中有這樣一句話:“什么是幸存者?幸存者就是把別人的生命一起活下去。”
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問幸存的士兵苦不苦所有士兵沉默,他接著說“現在不說,以后都不許說!”士兵們齊聲吶喊“苦!”
是的!他們都知道苦,也知道怕,卻因信念而堅持下來!
他們從零開始建立自己的軍隊,卻差一點全軍覆沒!
他們總結經驗教訓,不怕從頭再來。
影片的最后,井岡山會師,看見中國共產黨隊伍的龐大,我的心也激動起來,那是勝利的曙光。
朱德說:“萬險千難,九死一生”。
毛澤東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年是建軍的弟九十年,為了緬懷偉大的革命先驅,請銘記那些心懷理想,不顧生死的革命前輩。
我很幸運自己出生在一個和平年代,更慶幸祖國在硝煙過后更加強盛。
建軍大業觀后感2
后來看完電影建軍大業,我在網上搜索了關于葉挺的資料,這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寫了一首《囚歌》,反映了他對反動派的仇視和深惡痛疾。
1927年四月12日,北化大業還未竟全功,軍閥,封建殘余勢力等影響中國前進的毒瘤勢力還未肅清,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新右派勢力卻悍然撕毀國共合作協議,在上海掀起反革命武裝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和革命群眾,我明白,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在20世紀飽受摧殘的中國,區區一兩個事變好像根本不值得一提,但是我要說,“四一二”他的影響,遠遠沒有那么簡單。
1927年,日本侵占中國東三省的于1931年發生的“九一八”事件還沒有發生,于1937年,標志著侵華戰爭全面爆發的“盧溝橋事變”還有整整十年,我們不妨試想,如果蔣介石不為了竊取革命權力,不搞出什么“四一二”兵威正盛的北伐軍繼續擴大戰果,一鼓作氣,將盤踞在東北的軍閥張作霖拿下,那么“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會不會無從談起,中國不用經歷所謂抗日戰爭,未曾受創的革命勢力,不搞內耗,發展民生,一個從20世紀三十年代開始發展的中國,沒有經歷巨大本土戰爭帶來破壞的中國,有沒有可能與一個只有百年歷史的美國,一個也是不久前才革命成功的俄國齊頭并進,甚至超越他們?是有可能的啊!
建軍大業觀后感3
《建軍大業》主要講述的是:中國共產黨發起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后,創立了自己的人民軍隊——中國工農紅軍,武裝奪取政權,實現國家統一的故事。
三河壩戰役這個環節是我感覺最震撼的地方。三天的戰事,三千人對三萬人,綿綿戰火,死的死,傷的傷,血染紅了江河,腳下的土地早已變了顏色。他們的每一個軍禮,都讓人為之動容。最后兩百人留下的時候,父子二人,子走父留;兄弟同軍,弟去兄留。一、二百人的斷后,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是未來國家的希望。朱德對蔡晴川說的那句:“做勇士,不做烈士。”現在想起,依舊感到無比震撼。最后三河壩的炮火聲聲,蔡晴川按下引爆器,朱德帶領著撤離的隊伍,駐足敬禮,讓人為之動容。
二百人的斷后,希望與犧牲,更展現了革命先輩的大無畏精神。中國人民解放軍自八一南昌起義勝利后,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人民軍隊由少變大,由弱變強。到建國后,人民軍隊為祖國領土的完整,政治與經濟及民生的繁榮富強,蒸蒸日上,作出了偉大的貢獻。歷史不能忘記,人民不能忘記。
那個時代雖已遠去,但誰也不會忘記,是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年代。
建軍大業觀后感4
昨天看《建軍大業》挺有些感觸的,中國歷史太厚重了,先輩們是我們無法承受之重,銘記歷史,做個熱血青年,做個有擔當的人。
1840年,鴉片戰爭,林則徐用行動告訴世人,中國人還有熱血;
1911年,辛亥革命,孫中山用行動告訴世人,中國人還有熱血;
1919年,五四運動,無數青年用行動告訴世人,中國人還有熱血;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最偉大的黨誕生了。
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
1927年,國共合作破裂;歷史的脈絡何其清晰,歷史的河流滾滾東流。
1927年3月,蔣汪矛盾公開化,蔣介石另立中央,史稱“寧漢分裂”。
1927年,四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七月發動七一五事變,大肆屠殺共產黨,屠殺進步人士,一時間,血流成河。
社會動蕩,志士心急;
家國哀鳴,山河破碎。
關于共產黨要不要交槍的問題,黨內激烈辯論,毛澤東提出了著名的“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八月一日凌晨,三聲槍響,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拿起槍桿子,踏上革命征程,史稱南昌起義。
但,南昌失敗,秋收失敗。事實證明在中國只有“農村包圍城市”,不能“城市包圍農村”。
1928年4月,井岡山朱毛會,鑄造鐵血紅軍,從此,中國歷史,天翻地覆慨而慷,敢叫日月換新天。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本都可以高官厚祿,過著輕松自在的生活,可他們放棄這些,為了家國天下,為了黎民百姓,為了建設一個強大的國家,無論年齡大小,聚集到一起,欲要轟轟烈烈干一番大事。
至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建軍大業觀后感5
觀看《建軍大業》這部影片,是追憶革命先烈的過程,也是反思自己的過程。
影片中我們追憶到的是,時值二三十歲的偉人們為我們的祖國做了什么,反思的是二三十歲的自己又能夠為這個國家、社會、為我們企業的發展做些什么?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革命,千難萬險,九死一生!我想,如果沒有這些勇士用寶貴的生命拼死守衛自己的信仰、保衛中國,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革命勝利來之不易,我們要需珍惜愛護現有的盛世安康。在影片中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挑戰,用心的演員表現一定不會差、用心的挑選與忠實的還原,尊重歷史又緊跟時代步伐。
因此,我們作為企業的員工,不管在哪一個崗位,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循序漸進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從影片中看出要團結一切力量。中工農紅軍的組建與會師就是一次各方面革命力量團結在一起的過程。每一個匯聚的眼神、每一次誠摯的握手,直到井岡山勝利的搖旗吶喊。相反蔣介石、汪精衛等國民黨反動軍閥工于心計、斤斤計較,各自盤算著自己在這場政治變局中的一己之私,必然會走向失敗的深淵。在我們工作中,雖然各有部門、崗位分工,但每個部門、每個崗位要想做出好成績也必須有其他各部門的相互配合和支持,這樣才能實現各自的工作目標,才能促進我們的企業穩步前進,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