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軍大業觀后感集錦2020
《建軍大業》——主旋律電影,因眾多“小鮮肉”明星的加盟,增加了更多的看點。但是看完電影才體會到,邀請小鮮肉們出演,不僅是因為明星效應,更重要的是年紀相當呀。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建軍大業觀后感2020精選5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建軍大業觀后感1
整個觀影的感受,除了戰爭場面的“燃”,對我來說,更多的是觸碰到這些歷史上的英雄們青春年少時鮮活的形象。粟裕和林彪在會議門口站崗時的斗嘴,顯得少年意氣,生動活潑。歐豪飾演的葉挺,網絡爭議很大,但年輕時的葉挺將軍,是不是有可能就是這么狂拽酷帥?國共雙方的戰斗中,雙方很多將士都是黃埔軍校的同學。曾經友好相幫的同學,選擇了不同的立場和信念,而不得不兵戎相見,以命相搏。這一點讓人感慨。然后再度慶幸,還好和平年代的我們,不用面對這樣殘酷的抉擇。
感恩先輩們替我們負重前行。但其實也很羨慕,那時年少的他們,青春里有崇高的理想有堅定的信仰,有滿腔的熱血不怕犧牲。這應該是現在的我們難以企及,甚至難以理解的精神高度吧。想想我們的人生,若是只剩追名逐利,世俗生活,是不是也太乏味了一些?主旋律的電影,往往談不上拍得多么發人深省。但是,我們需要時不時去觸碰這樣一段歷史,被提醒著,曾經有過這些人,熱烈地點燃過他們的青春和生命。他們的青春雖然燃盡了,我們的青春還應該繼續燃起來呀,把握他們沒有擁有過的機會,讓自己的生命也活出盡可能大的價值。這應該是我們這代青年,對于歷史的回答。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也許是之前期待過低的原因,看完居然覺得還行?!全片從412事件開始,歷經八一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三河壩戰役,直到最后三灣改編,真正建立了我黨領導下的工農革命軍,即解放軍的前身。
建軍大業觀后感2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導致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大革命也從勝利走向失敗。在共產黨員、國民黨左派以及革命群眾被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大肆屠殺期間,共產黨人總結了經驗教訓,決定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隊伍。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人在8月1日發起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毛澤東和盧德銘也于9月9日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發動秋收起義。一幕幕波瀾壯闊的戰役和動人心魄的革命歷史也由此展開……
領略了《建黨偉業》的凌亂紛雜,再看《建軍大業》就覺得敘事結構工整得多,沿著《建國大業》開創的“數星星”路線,這次啟用了一大批人氣正盛的年輕演員,多數表現得還不錯,尤其是朱亞文塑造的青年周恩來形象令人耳目一新,演出了少有的英武氣,沉著冷靜干練,頗具一代英明領導人的氣魄。還有黃志忠扮演的朱德,英勇磊落大氣,還帶點老練的江湖智慧,他率領將士們打得三河壩戰役頗為悲壯,戰爭動作戲場面宏大,節奏感相當強,干凈利落,體現了香港導演劉偉強的強項,整部戲激情熱血,令人扼腕。武戲精彩,設置的文戲也與之互相映襯,戲中有不少煽情點,惹人落淚,有些情節不經意打動人,比如毛澤東告別妻兒的戲,本來極平常,可一想到這一別就是生離死別,觀眾就禁不住流淚。那個時代真是戰火中的青春啊,而此片也給人極為青春的感覺,無論從演員還是從劇情上都是“革命青春”的絕佳演繹。
當然,也有一些槽點,比如歐豪飾演的葉挺在動作表演上太像現代的古惑仔,而關曉彤飾演的鄧媽媽也太年輕太貌美了,與歷史人物相差太遠。
建軍大業觀后感3
建軍大業電影中選擇了每一個角色出場時在姓名旁標注實時年齡的那一刻,就開始無聲的宣告,向世人展示了熱血青年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信念。
從前,以為“壯烈犧牲”只是一瞬間,因為在書中讀到的時候僅用幾秒鐘,殊不知這卻是革命烈士的一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看到的是浴血奮斗的每一個人,而不是“花團錦簇”的小鮮肉,他們真切的詮釋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通過這部影片,更能看的出老戲骨們的魅力,也能看到小鮮肉們的進步。而對于我來說,作為一名老的青黛人,怎樣在崗位中充分發揮帶動作用,讓青黛的養生理念得以傳承,讓青黛“你健康,我快樂”的口號繼續發揚,是值得我深思的。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正青春,生于和平年代之下,在感恩之余,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力量,傳播健康正能量,樹立青黛好形象。
在工作中不斷的提升自己,成為最有價值的青黛人。但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有限的,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唯有優秀的團隊,企業才能走向卓越。
我相信在王董、賈董的統籌領導下及青黛各位同仁的大力配合下,百年青黛不是夢。
加油!加油!加油!青黛的健康事業繼續起航,點亮健康之火,燎原全球亞健康市場……
建軍大業觀后感4
陽光奉獻了溫暖灑滿大地,人們因此歌頌陽光。醫生救死扶傷,拯救生命,他們奉獻了自己的休息時間,人們因此稱贊他們為“白衣天使”。
于是我懷著對黨的忠誠,來看《建軍大業》,體會著那血與肉的歷史。我能想象,那時候的天空的顏色、河水的顏色、泥土的顏色;我能想象,那時候的將軍的面容、士兵的面容、百姓的面容;我能想象,那時候的戰前的聲音、戰時的聲音、戰后的聲音;我還能想象到許多那時候的事物,都是那一堵堵承載著歷史的墻,告訴我的,我仿佛聽見了戰時將軍的指揮聲;我仿佛能聽見士兵戰斗時的咆哮聲;我仿佛能聽見一顆顆手榴彈爆炸的聲音。戰爭是恐怖的,但沒這紅色的恐怖,就不會有今天這樣和平的生活。我必須去珍惜這份幸福,握住這份幸福。
看完了《建軍大業》,我的心情其實也是非常的復雜。我慶幸自己出生在黃金時代,我也為那些逝去的英靈默默哀悼。血染紅的旗在我的心中飄蕩,戰爭,好像就發生在昨天,離我很近;又好像發生在幾萬年前,離我很遙遠。心中有說不完的感慨。如果戰爭之苦加與我身,我又會如何去面對,會像前人那樣英勇神武嗎?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身處那時,也一定會為了自己的國家,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獻上一份力量,這份力量,也許不是去拼刀子,但我也一定會用自己的方式,為它做出貢獻,不論是那時,還是現在。
建軍大業觀后感5
影片講述了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為挽救革命,于當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從而創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故事 。
公元1949年9月30日,北平南苑機場,一位無名紅軍老兵(郭曉東飾)闖入閱兵儀式,代表三河壩戰役犧牲的戰友們向毛澤東敬禮,勾起了56歲的毛澤東(唐國強飾)的回憶,那一刻,他似乎回到了22年前,1927年4月12日,上海爆發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批黨員干部被屠殺。共產黨人拿起武器,在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等的領導下,先后發動了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一支全新的強大的人民軍隊誕生了 。
1927年,北伐戰爭剛取得重大成果之際,國民黨“右派”為奪權叛變革命,發動了瘋狂的“清共”行動,短短數月,近31萬進步同胞遭到殘酷殺害,全國震驚,剛剛看到希望的中國即將再次陷入軍閥混戰和獨裁專制的深淵。由于沒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成立不足7年的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右派”的瘋狂進攻下,幾乎遭遇毀滅性打擊。
我黨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意識到我黨要想繼續生存下去,就必須走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于是他們聯合了朱德、葉挺等一批愛國將領發動起義。
影片全面向我們展示了那段慷慨悲壯的熱血歲月,從影片中可以感受到我黨先輩為我黨的前途舍生取義,拋頭顱、撒熱血的犧牲精神。當時參加起義的我黨先輩都正直青年,也許是亂世出英雄,他們都擁有超出年齡的志氣膽識,正是這樣的膽識使他們擁有頑強斗爭的勇氣,也支撐他們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雖然處在和平年代,但是我們也要學習革命先烈的頑強的意志力和過人的膽色。這樣才能在實現共產主義的曲折道路上克服重重阻礙,完成偉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