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軍大業觀后感最新5篇
電影《建軍大業》以此為背景,講述了在20世紀20年代,革命先烈們創建屬于共產黨自己的軍隊的故事。電影再現了老一輩革命家們面對戰爭時臨危不懼,在絕境中背水一戰,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關于建軍大業觀后感5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建軍大業觀后感1
看完建軍大業,你可曾知道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時僅靠一件薄衫過冬,無數革命先烈在攀雪山時倒下;當你在為吃葷吃素而鬧心時,你可曾知道紅軍當年只能吃腰帶、嘗百草、啃樹皮,無數革命先烈在過草地時食不果腹。革命先烈“千難萬險,一往無前”,雖九死其猶不悔。活在今天的你我,應該更加珍惜生活的每一天,要活得精彩,活出價值,踏實做人,細致做事,勤勤懇懇,愛崗敬業,履職盡責。
對我來說,要從最簡單的“查”與“察”、“檢”與“監”、“法”與“罰”的校核開始,謹言慎行,記得自己走過的路,犯過的錯。“吃一塹,長一智”,不經歷就不會記得。檢察新聞宣傳任重道遠,態度并不足以支撐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要想更進一步,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便要時刻將先輩們的精神牢記在心,克服所謂的“工學矛盾”,沉下心來學習,靜下心來思考。習近平總書記說:“面向未來,面向挑戰,我們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不要忘記自己從何而來,為何而去,只要心中有信仰,初心不黯,堅定地走在檢察新聞宣傳這條道路上,定能方得始終。
建軍大業觀后感2
本次觀影,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軍人的英雄氣概,軍隊那種氣勢磅礴的力量,也意識到了軍隊的重要性。軍隊是國家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保證,是話語權的象征。
在建軍之時,毛澤東等黨的一些仁人志士意識到了要開創新中國,就必須是“槍桿子里出政權”的硬道理。南昌起義就是要讓世人知道我們黨要有自己的一支軍隊,能成為黨和人民的堅強后盾。但在軍隊的發展之初,由于未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遭受到了一些挫折。在毛澤東結合我國的實際,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的情況下,軍隊又有了較好的發展。
這也深刻證實了實事求是這一思想路線的重要性。在影片中還有幾幕是共產黨軍人向國民黨軍人死者敬禮,國民黨軍人對共產黨軍人死者給予厚葬。這幾個畫面讓我想起了國共合作,想起了統一戰線。全民族的統一戰線也是新中國的誕生的一大強力后盾。而當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切實做好統一戰線各方面工作,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就又顯得十分的重要。
回顧中國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的歷史是一部活生生的反抗史,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奮斗史,所有被壓迫的中國人民都在用自己所有的心血與力氣為創造一個新的中國而不斷努力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讓我們再次回到那段革命戰火下的崢嶸歲月,感受那種恣意的青春。
我認為一個中國的歷史和中國民族是緊緊相連的,不是所有的國家,所有的民族都像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軍隊一樣有魄力,一樣充滿朝氣與活力。《建軍大業》的出現,更好的詮釋了什么是中國精神,什么是民族力量。不管怎樣,《建軍大業》都是一部恢弘的影片,它是再現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歷史的宏偉之作,影片中恢弘的戰爭場面和描繪英雄先輩的事件,都會成為后人念念不忘的初心。
建軍大業觀后感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們就讓這種帶著希望的火花燃遍神州大地,燃遍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間!
我對影片中浴血奮戰的情形尤為揪心,砍頭、斷臂、上吊等各種殺人方法更是讓人心寒,面對老弱婦孺也是同樣的殺害,我心想:大家都是中國人啊,弒親真的有那么痛快嗎?
小鮮肉扎堆,這是毋庸置疑的,鹿晗飾演的船長僅出現幾秒鐘;陳偉霆出場時候的身份我甚至都沒有看清,只為了露個面,想必也值了。能參與這樣一部革命巨制電影,我想多少人倒貼錢也進不去啊。所以我認為不要去批評小鮮肉蹭劇、蹭熱度,每個人定是有他的閃光燈才得以在這部影片中生存啊。
歐豪,這個曾被也挺之孫葉大鷹在網上抨擊的一文不值的年輕人,用實力回擊了這個紅軍后人,影片中歐豪飾演的葉挺,無論是暴怒、嘶吼還是靜默,都展現的淋漓盡致。盡管有人會說“耍帥”、“表演浮夸”,但我想說的是這畢竟是電影,電影娛樂需要的就是這種張力和表演力啊,這不是一部娓娓道來的紀錄片啊。這里倒不是指責葉大鷹的武斷和對影片、對影片人物的斷章取義,但煩請他看過影片后再進行“抨擊”
各為其主。因此在敵人倒下的那一刻,賀龍敬禮以示尊重;在三河壩戰役中,蔡晴川更是用生命拼盡全力拉響了最后的炸藥,敵人也為此震撼,是的,英雄就該被尊重。
從前,以為“壯烈犧牲”只是一瞬間,因為在書中讀到的時候僅用幾秒鐘,殊不知這確實革命烈士的一生。是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看到的是浴血奮斗的每一個人,而不是“花團錦簇”的小鮮肉。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建軍大業觀后感4
《建軍大業》是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紀念,是“建國三部曲”的第三部,在電影中,中國共產黨于1927年8月1日在南昌起義,這也是建軍節的來歷,為我們講述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支部活動組織大家觀看了這部電影。一直以來就喜愛諜戰題材的影視作品,就越發期待這部影片的上映。作為建字開頭的獻禮片,這一部真的是燃爆了。從演職人員到故事結構,以及故事節奏,主旋律的體現,都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影片。影片中的每個角色都鮮活立體,觀看之時,便覺自己曾與歷史這么近,其中南昌起義與三河壩戰役的戰爭場面的確讓人震撼。《建軍大業》這部影片具有使命感,既燃卻又讓我在觀看的時候,數度落淚。
寫這篇影評之前,特地去百度看了一下關于一九二六年肆月十二日的史實。在影院中,看著肆月十二日,學生游行再到街頭喋血,遍地橫尸,雨水或許洗的掉那些人們流出的血,卻洗不掉他們的暴行,當影片播到這里的時候令人唏噓,卻也漸漸的推動著故事向前發展。南昌起義的部分,葉挺手寫“命令”,到教訓趙福生,陳峰勸趙福生跟自己干,這些細節都處理得很好。起義之時的炮火隆隆,燃燒不止,戰爭的場景表現可圈可點。印象最深的當屬張國燾與周恩來等人開會,張國燾反對南昌起義,賀龍沖進來以后,由保劍鋒老師飾演的譚平山,說折中的辦法不是沒有,是殺掉張國燾。
建軍大業觀后感5
看完影片《建軍大業》走出影院時,我聽到90后的姑娘說了句“哭死了”,是啊,我的眼眶也濕潤著呢。無論是明知必死無疑仍毅然留下掩護大部隊撤離的戰士們,還是放棄高官厚祿投身九死一生革命事業的領袖們,一個個光輝形象、一幕幕感人場景久久縈繞在心間。
情緒慢慢平復,不由萌發出對我本職宣傳工作的一些思考。今天是團委和青聯組織的活動,觀影的幾乎都是年輕人。
我相信,在落下淚水的那一刻,他們的內心一定對革命先輩充滿了崇敬之情,這部文藝作品其實在無形中為大家上了一堂生動難忘的黨課。而當今時代的宣傳思想工作正需要這樣的實效性,宣傳的影響力、滲透力,既源于其所表達的點的內在價值,也依賴于真實、生動和具體的符號形象,我們要轉變傳統的以講道理為主的宣傳方式,要善于將正面宣傳的內容軟化,用故事來表達觀點,把觀點隱藏在故事中。
血肉橫飛的逼真場景、傷員喊著要回家的真情實感,無不刻畫出戰爭的殘酷,我們體會到的是和平的來之不易,更要倍加珍惜。
“小鮮肉”偶像們飾演的革命領袖血氣方剛、英勇無畏、運籌帷幄,我們體會到的是精神和信仰的力量……這就是好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