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善洲事跡觀后感
看了《楊善洲》這部影片,被老書記的事跡再一次感動,老書記始終奔忙于黨的事業,惦記著人民的疾苦,而絲毫不謀私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楊善洲事跡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楊善洲事跡觀后感1
在當今這個到處都充滿誘惑的物質社會里,有多少的共產黨員抵不住誘惑,從而失去了黨性,走向了腐敗的的歧途。他們吃公家的、拿公家的、用公家的,做公家的,住洋房別墅,開豪車,送子女出國,還貪污令人咂舌的巨款等等。然而看看我們的老地委書記楊善洲同志,他又是怎么做的,共產黨的黨性在他身上又是如何得以體現的。想必有些共產黨員看了會臉紅,無地自容吧,許根本不配當一個共產黨員。
楊善洲恪守“權力是人民的,我只是為人民來行使”的信條,絕不因私事私情而動用權力。群眾最厭惡的是以權謀私、“走后門”,最歡迎的是廉潔奉公、“走正門”。楊善洲為群眾的“正門”總是敞開的,但為自己、為親朋的“后門”關得緊緊的。下雨天出門坐公車是小事,他不愿意干;讓下級單位為一次工作餐買單是常事,他也不干;老婆孩子轉非農戶口是政策允許的事,他還不干……長期自掏腰包幫助群眾,加上“不占便宜”,甚至該享受的不享受,使他和家人只能過吃包谷飯、住破房子的苦日子。一個地委書記尚能如此,一些官不大、但手很長的干部應該深深地臉紅、徹底地汗顏。
電影中原云南省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不退志,堅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鄉植樹造林的感人事跡,是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力量,也是楊善洲老人高尚人格的力量。這些黨性的、人性的崇高,在楊善洲老人身上集中呈現,散發出怡人的芳香,折射出奪目的光輝,足以讓人感動,催人奮進。
楊善洲身上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很多,但歸根到底就是兩句話,一是堅強的黨性,二是崇高的人格。楊善洲在其83載的生命中,始終牢記自己從群眾中來,在位為民牟利,在一點一滴為民解困中兌現誓言,造福一方;始終牢記自己是大山的兒子,退崗投入母親懷抱,用勤勞的雙手為大山母親披綠裝,感恩家鄉。他始終如一地堅守著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始終如一地踐行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始終如一地發揮老有所為的奉獻精神,是我們一輩子學習的典型。
楊善洲事跡觀后感2
在大多數人為生存忙于生計,為治療忙于奔走,為就業到處碰壁的時候,楊善洲給了我們他最好的反抗和宣誓,他始終把黨和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淡泊名利,始終公而忘私,無私奉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對黨對人民一生的承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相比于如今社會一些腐敗落后的社會毒瘤,楊善洲與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楊善洲擔任保山地、縣主要領導長達三十余年,不圖名、不求利、不謀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一塵不染,以德立身、以公處事、以廉樹威,永葆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因為,楊善洲是明白人,身有余力,甘于“綠大地”。護得一方水土,也養了一方人。死有何嘆!比起那些只知聚財,擁財,費財,搜財的人不知要好千百倍!因他知道進退,知道為官要有名節要自愛的道理。不居功自傲,不以權謀私,為后人留得一片青山綠水,看得長遠!
一個先進典型,就是一面昭示榜樣,催人奮進的旗幟。我們一方面使用了各種詞匯——忠誠、無私、執著、堅韌、高尚、奉獻……來贊美這位老共產黨員;另一方面,也禁不住追問:他何以能夠超越物欲功利的誘惑而如此淡泊名利,堅守自己的內心信念和做人原則;他如何能夠經受住權力、地位的考驗,演繹高風亮節的人生。有這樣一句話:“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人生不一定偉大,但一定要崇高。” 楊善洲希望自己的一生盡量平凡,不喜歡大肆鋪張,不喜歡得名得利。手中有權的楊善洲沒有為妻子孩子撈上一冊“農轉非”的戶口本,沒有給家里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她的女兒和丈夫分居七年,女兒哭著求他,要他給通融一下,調調工作,他都沒有答應。在大亮山種樹,不是想像中的一帆風順。樹苗成活率低,野草擠占樹苗生存空間。他獨個摸索解決法,選擇種植根系發達、高于五十厘米的樹苗,成功地邁過這個難關;樹苗來源匱乏,他跑到大街上撿拾果核作種子,每天撿來一籮筐。五萬多畝樹林,每一株樹無不浸透他的心血,他撫摸著他們,像是看著自己孩子,臉上浮現出慈愛的神情。多么偉大圣神的人啊!
作為一名大學生,一名向黨靠攏的積極分子,我們在前進的路上要看到榜樣的力量,認識到看自己的責任,像楊善洲一樣,毫無私心的為之奮斗,也許偶有失意,也許偶有失敗,只要帶著豪邁的激情,就能譜寫像楊善洲一樣的輝煌篇章!
楊善洲事跡觀后感3
對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只是在微博上粗略看過,總覺得他不過是每年涌現出一大批感動中國的人物的平常一個,最近在電影頻道觀看了《楊善洲》看后,我心靈震撼了,被他的的事跡感動得淚眼模糊,我懷著感動和崇敬的心,寫了如下文字。
楊善洲,原云南保山市地委書記,退休之后,放棄了到昆明安度晚年的機會,回到家鄉植樹造林,承包大亮山,臨死之時,他把自己經營20多年,林木成材后價值3.7億多元的林場無償地捐贈給國家。這種奉獻精神,是一個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的真實體現。從楊老蒼老的背影,我仿佛看到了我們共產黨員那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良品質,這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繁榮昌盛的最基本原動力,從楊老、從牛副省長的身上我看到了我們民族的脊梁、共產黨員的品質和國家的希望。
楊老他一生堅守信念,公而忘私,有著“先國后有家”理念,公道正派,從不以x權謀私,胸懷天下,只有這樣的境界,才能堅持數十年放棄功名利祿,默默上山承包荒山,植樹造林,楊老一生淡泊名利,他一生光明磊落,不為權、利、私情為困,活得堂堂正正。心底無私天地寬,楊老雖然沒有給妻子兒女留下什么可以值錢的東西,但留給兒女們那種堅持原則、清正廉潔、艱苦創業,甘于清貧的人格精神勝似黃金白銀,比房子位子值錢千萬倍,因為你給了他們比物質財富更加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將會從中受益一生。
我們要學習楊老那種淡泊寧靜的心態,只有心態平和,才能有高遠的境界,才能有天下為公的氣魄,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立足自身崗位,著眼當下,做好本職,職業無高賤,做到極致就是事業,只有普通的崗位,沒有平凡的人生。
我們要學習楊老那種堅韌不撥的品質,人生有不同選擇,這本無可厚非,但一旦選定目標,就要不畏艱難險阻,堅定自己的意志,頑強拚搏,心態不能浮躁,勤懇耕耘,終能收獲,在現實工作中,我們要熱愛自己現在的本職工作,不能好高騖遠,堅持不渝,艱苦奮斗,陽光總在風雨后,朝秦暮楚的人永遠達不到人生與事業的成功。
當然,楊老身上的優良品質遠不止如此,我們還要繼續學習,從他先進事跡中汲取寶貴的精神財富,來指導我們的實際工作。
楊善洲事跡觀后感4
在幾度哽咽之后,重新整理一下心情,開始著筆寫下這篇觀后感。影片講述了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跡,從事跡中我看到他一生廉潔奉公、無私奉獻的共產黨員精神。通過收看這部影片,讓我懂得了做為一個共產黨員的一生的堅守與追求,下面我就講講我眼中的楊善洲。
一心為民的共產黨員。
保山地區遭遇大旱,楊善洲同志日夜呆在抗旱指揮部,辦公樓停止建設,給百姓們挖井,終于天降大雨,楊善洲同志喊出“以后我上不靠天、下不靠地,自己做龍王”。這正是一個共產黨為群眾著想的縮影。他為糧食增產,自己下地插秧;他為參加實驗田稱重大會,錯過了自己女兒了婚禮;他為上山種樹,自己拿著小筐,去撿種子……。太多太多的事跡,哪怕一個小小的細節,都能讓我去放大出這個人物的形象,讓我在心中樹立起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形象。
一心為公的共產黨員。
楊善洲同志在退休后,上級安排他去休養,但是他拒絕了,他說他什么都沒為家鄉做,他要回去大亮山種樹,最后楊善洲同志22年在大亮山植樹造林,之后無償將林場移交給了國家。這些事跡都反映了楊善洲同志是一個一心為公的共產黨員。他一生都沒有為自己著想過,群眾利益、國家的利益永遠都在第一位,他的母親去世前最后都是要求他的孫女不要記恨他的兒子,因為這位偉大的母親知道自己的兒子是一個共產黨員,是一個群眾的干部。
毫不為己,專門利人的共產黨員。
楊善洲同志的二女兒幾次都找到他,要求他幫助自己調動工作,但是楊善洲同志一直堅持一個共產黨員的原則,沒有幫助自己的女兒調動工作。但是在得知大亮山的孩子們沒有老師的時候,他專門召集了各級領導上了趟大亮山,解決了孩子們沒有老師的問題;得知周波的女朋友因為周波不下山結不了婚,他主動找人給周波安排了林場的工作。這些都體現了楊善洲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這種精神已經植根于他的心中,他想到的永遠是別人,不是自己。做為新時期的基層干部,我們有太多的需要學習,盡管時間一直在推進,但是我們仍然要堅守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要保持一個共產黨員的優良作風,要體現一個共產黨員的精神風貌。
那到底我們應該學習什么呢?是在群眾中揮起鐮刀彎下身子;還是在群眾中用那嘶啞的嗓子喊著號子。我想就是一種精神,無論是任何崗位都應體現的共產黨員精神,在任何時期都為群眾著想的精神,在工作中勇于承擔的的精神。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真正踐行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
這時腦海中再次浮現起那個瘦弱的背影,漸行漸遠。
楊善洲事跡觀后感5
楊善洲是誰?有什么特殊的經歷值得我們關注?又有什么樣的豪言壯舉值得我們學習?帶著疑問,在學校組織觀看的電影《楊善洲》中,認真地學習了楊善洲的先進事跡,在觀看中感悟,在感悟中感動。
在楊善洲的生涯中,他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驚天壯舉,沒有震撼人心的話語,有的只是一名基層地委書記對黨無限忠誠、對人民高度負責、對自己嚴格要求的高尚品質,他親近群眾忘我工作,在他平凡的事跡中卻透徹出不平凡的精神;他為黨的事業鞠躬盡瘁、對黨絕對的忠誠,他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理想信念堅定,他一輩子忠于黨和人民的事業,扎根基層、干事創業。
他退休后仍舊能夠扎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22年,吃住在山上,用著十分簡陋的生活用品,硬是靠著執著、頑強、勤奮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就了一番事業。但是最后楊善洲卻將自己辛苦創辦的林場無償上交國家,他不沾林場一點好處,留下了寶貴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楊善洲正是靠著堅定的黨性和崇高的精神品質,為國家、為人民、為社會創造出了寶貴物質財富和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
楊善洲是一位地委書記,但他沒有以權謀私、以勢欺人,而是視百姓為親人,一心為民辦事;不在其位時他扎根大山植樹造林,了卻為當地群眾做一點實事不要任何報酬的承諾,主動發揮余熱,為地方和國家創造出寶貴財富。楊善洲一生嚴格要求自己和家人,清正廉潔,無私奉獻,從不用手中的權力徇私情、謀私利,他不為妻子轉城鎮戶口,不讓女兒進城工作,這是一種樸素的情懷,是發自內心的人生追求,
楊善洲一腔熱血、一身正氣、一片丹心、一身坦蕩,對黨和人民事業無限忠誠、無限牽掛,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作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我要在工作崗位上,嚴格要求自己,要像楊善洲那樣對事業有堅定信念,做人民放心、學生滿意的合格教師;學習他銳意創新的時代風貌,在教育教學中不斷的反思,改進自己的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做與時俱進的優秀教師。我要用楊善洲這面鏡子,時常照一照自己在教師這個崗位上的表現,看一看是否對得起事業,找一找不足之處,扎扎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
楊善洲身上閃耀的黨性和人格光芒,值得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學習和反思,他永遠是照亮我們成長的一盞明燈。在這盞明燈的指引下,我們會繼續沿著他的足跡前進,實現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優秀情懷。
楊善洲事跡觀后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