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蓮價格跌至全年最低
榴蓮在我國每年的夏季開始上市。榴蓮果肉歸肝、肺、腎經,性熱,味辛甘,具有健脾補腎、溫陽散寒、強身健體等功效。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榴蓮價格跌至全年最低,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榴蓮價格跌至全年最低
榴蓮,被稱為“水果之王”,因其特殊的味道和較高的價格,一直受到不少消費者的青睞。但最近,許多人發現,市場上的榴蓮價格出現了明顯的下降。多地網友表示,水果店、超市內,不少榴蓮的價格已降至20元/斤左右,只需百元左右就有機會買到整只榴蓮。這讓很多愛吃榴蓮的人欣喜不已,也讓一些不敢輕易嘗試的人心動不已。
榴蓮的功效作用
1、現代醫學實驗表明榴蓮的汁液和果皮中含有的一種蛋白水解酶,可以促進藥物對病灶的滲透,具有消炎和抗水腫、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
2、榴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纖維素,另外還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葉酸,煙酸,無機元素鈣、鐵、磷、鉀、鈉、鎂、硒等,是一種營養密度高且均衡的熱帶水果。
3、榴蓮還能改善腹部寒涼、促進體溫上升,是寒性體質者的理想補品。
4、榴蓮中的鋅對人體免疫系統和防御功能具有重大作用,是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性激素功能中起到一系列的生物化學作用。
5、榴蓮果中營養極豐富,含有大量的糖分,熱量高。其中,蛋白質的含量為2.7%,脂肪含量為4.1%,碳水化合物為9.7%,水分82.5%,維生素含量豐富,維生素A、維生素B:和維生素C都較高。
6、大量研究證明,榴蓮中的維生素A是人體必需的重要微量營養素,具有維持正常生長、生殖、視覺及抗感染的生理功能。
7、榴蓮的果殼和豬骨頭一起煮湯也是民間傳統的食療秘方。
8、榴蓮果中維生素的生理功能及對某些疾病的療效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9、榴蓮中的人體需要維生素A維持上皮細胞組織健康、正常視力、促進生長發育;增加對傳染病的抵抗力。此外,維生素A還有能抑制腫瘤形成的抗啟動基因的活性,起到抑癌抗癌的作用。
10、榴蓮的種子富含蛋白質,炒熟或煮熟后去殼吃,味道類似板栗,能夠增加體力。
11、榴蓮蛋白酶與抗菌素、化療藥物并用,能促進藥物對病灶的滲透,可用于多種原因導致的炎癥、水腫和血栓等病癥,如支氣管炎、急性肺炎、乳腺炎、視網膜炎等。
12、榴蓮果核溫和補腎,榴蓮核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民間就有用榴蓮核煲湯的做法。相對榴蓮果肉,榴蓮的核質較溫和,曬干煮湯有補腎、健脾的作用。
13、榴蓮中的鉀參與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能量的代謝及物質轉運,有助于預防和治療高血壓。鈣是人體骨骼的重要物質,鈣攝入不足可能妨礙骨骼正常發育。
14、榴蓮性熱,可以活血散寒,緩解經痛,特別適合受痛經困擾的女性食用。
15、榴蓮果皮治療老年性瘙癢病的療效較好。
16、榴蓮中的維生素B是體內多種氧化酶系統不可缺少的輔基部分,參與氧化還原反應和能量代謝。
17、榴蓮中的維生素C在機體中具有廣泛的生理功能,它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預防和治療缺鐵性貧血、惡性貧血及壞血病,促進膠原的形成和類固醇的代謝,有利于維持骨骼和牙齒的正常功能,抗衰老、抑制亞硝酸鹽與胺合成亞硝胺,具有防癌功效等。
18、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從榴蓮汁液和果皮中提取出的蛋白水解酶,口服后能加強體內纖維蛋白的水解,能將血液凝塊溶解,改善體液的局部循環,從而使炎癥和水腫消除,臨床可用作抗水腫和消炎藥。
19、榴蓮的香氣成分中,含有多種酯類、酮類、烴類和含硫化合物,其主要香氣成分為3-羥基-丁酮-2及一些C4至C8的酯類。3-羥基-丁酮-2是一種能產生令人愉快氣味的化合物,在榴蓮的香氣成分中起著重要作用。
20、泰國人病后、婦女產后均以榴蓮補養身子。
21、榴蓮果中還含有人體必需的礦質元素。其中,鉀和鈣的含量特別高。
22、榴蓮營養價值極高,經常食用可以強身健體,健脾補氣,補腎壯陽,暖和身體,屬滋補有益的水果。
23、榴蓮中的鋅、鐵和鎂等元素參與人體內多種酶的組成,當體內缺乏這些酶時,可能導致免疫功能減弱和紊亂。
24、榴蓮果對人體有強壯補益作用的原因,除含有較豐富的有益元素鋅等以外,還應與其含有的香氣成分及其他營養成分起協同作用。
25、《辭海》和《本草綱目》中都說,榴蓮“可供藥用,味甘溫,無毒,主治暴痢和心腹冷氣。”雖然榴蓮富含營養,具有健脾補氣、補腎壯陽的功效,但也不是人人適宜,感冒時不宜多吃,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更不能與酒同時食用。
26、榴蓮果皮滋潤養陰,用榴蓮皮內肉煮雞湯喝,可作婦女滋補湯,能去胃寒。榴蓮皮的食用是只食用里面白色的部分,用榴蓮的白色的皮肉加點瘦肉或者是雞一起來煲湯,味道十分的鮮甜,而且很清熱,在炎炎的夏天能起到降火的作用,具有補血益氣、滋潤養陰等的作用。
榴蓮的食用禁忌
1、咽干、舌燥、喉痛等熱病體質和陰虛體質者慎食榴蓮;
2、糖尿病、心臟病和高膽固醇血癥患者不應食用榴蓮。
榴蓮的介紹
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它原產在馬來西亞,大城王朝時代傳入泰國。馬來語稱榴蓮為“徒良”,泰語至今也是這樣叫法,中文譯為“榴蓮”。
另一種說法是它從緬甸的他懷,瑪立和達瑙詩等地引進來的。對此也有兩種傳說,其一是公元一七八七年暹羅軍進攻緬甸時,意圖奪取他懷,但無法攻克。在圍城期間。由于運輸困難,軍中糧草缺乏,將官只好命令士兵四處尋找野果充饑,士兵在林中找到一種碩大而有刺的果實榴蓮。當他們設法剖開嘗試之后,出乎意料的香甜可口。后來回師曼谷時,官兵中不少人把榴蓮果核隨身帶回,在自己房屋周圍種植。據說,以前在曼谷地區,曾到過緬甸的官兵后代庭院中,多生長有一百年至一百五十年的榴蓮樹,由于1871年和1942年先后發生兩次大水災,這些榴蓮樹死亡殆盡。其二是說由往返與泰緬之間的商船傳入泰國南部,后來從素叻他尼府傳到曼谷等地。
榴蓮的種植方法
形態特征
常綠喬木,高可達25米,幼枝頂部有鱗片。
托葉長1.5-2厘米,葉片長圓形,有時倒卵狀長圓形,短漸尖或急漸尖,基部圓形或鈍,兩面發 亮,上面光滑,背面有貼生鱗片,側脈10-12對,長10-15厘米,寬3-5厘米;葉柄長1.5-2.8厘米,聚傘花序細長下垂,簇生于莖上或大枝上,每序有花3-30朵;花蕾球形;花梗被鱗片,長2-4厘米。
苞片托住花萼,比花萼短,萼筒狀,高2.5-3厘米,基部腫脹,內面密被柔毛,具5-6個短寬的萼齒;花瓣黃白色,長3.5-5厘米,為萼長的2倍,長圓狀匙形,后期外翻;雄蕊5束,每束有花絲4-18,花絲基部合生1/4-1/2;蒴果橢圓狀,淡黃色或黃綠色,長15-30厘米,粗13-15厘米,每室種子2-6,假種皮白色或黃白色,有強烈的氣味。花果期6-12月。
榴蓮是一種很矛盾的水果,有的地方既把它視為宗教崇拜的供果,又因為刺鼻的氣味而禁止帶入公共場所。榴蓮大如足球,外皮粗糙不平,汁液是淺黃色,氣味奇臭無比而口感卻細膩香甜。但就是這樣的水果卻被稱為“果中之王”,因為它營養含量極為豐富。但是很多外國人無法忍受他的氣味,還沒品嘗就把它扔出窗外。
生長環境
榴蓮屬于純熱帶作物,榴蓮的 物候學特征生長所在地日平均溫度22℃ 以上。無霜凍的地區可以種植,中國海南省和云南省的部分地區可以發展。 因為榴蓮要終年高溫的氣候才能生長結實,即使在 赤道地區,海拔600m以上的高地,由于氣溫下降,也不能種植榴蓮或不能結果。
定植苗高
30~40厘米時可定植,株行距3米x5米為宜,施入有基肥、土雜肥和適量石灰作基肥。全年均可定植,以帶土種為佳。
施肥管理
結果樹每年要重點施肥1次,即春季抽蕾肥、夏季果實膨大肥和采果前肥,尤其要施好果實膨大肥。采果后深施一次有機肥。
整形修剪
因萌芽力很強,種植后1~2年要注意整形,采果后及時修剪,以保持良好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