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個人觀后感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家寶藏個人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國家寶藏個人觀后感1
悠悠中華文化,漫漫歷史長河,中國五千年文化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傳承精神。
《國家寶藏》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制作的文博探索節目,由張國立先生擔任001講解員。第三季的國家寶藏攜手了九座文明歷史文化遺產。其中讓我記憶猶深的一期是——2200年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陜西省臨潼,具有世界八大奇跡之一,是讓世人嘆為觀止的奇作。在這期節目中,節目組請到了一位特別的人物——趙震。他是給兵馬俑做“身份證”的人,特別為我們帶來了他的故事。
他講述到,每次一進一號坑,他都會沐浴更衣,這不是矯情,而是一種敬畏,在2200年前,我們的祖先創下了這一震驚世界的文物,他們何能不讓我們心中懷有敬佩之心。大屏幕上閃現了他在一號坑中拍攝的照片,當余暉透過厚重的玻璃灑在兵馬俑上,冰冷的他們仿佛被賜予了溫度,一排排站立端正的士兵,氣勢磅礴,穿越歷史的長河浮現在我們眼前。
“拍著拍著我一抬頭,我......我發現了兵馬俑的臉上有指紋,那是2200年前制作兵馬俑工匠的指紋?!蹦鞘嵌嗝吹捏@奇,放大的圖片上,在嘴角的方向,有一個清晰無比的指紋,在這一刻我早已紅了眼眶,這是多么不可思議,就像是2200年前的景象仿佛在眼前。
“在太陽的余暉下,那就是那個帝國的影子?!蹦鞘俏幕瘉辛⒌奈迩辍D鞘强缭角甑妮喕?。那是只屬于中國的——寶藏。
國家寶藏個人觀后感2
前幾天,我好好欣賞了一番《國家寶藏》。里面呈現的一些珍寶,樣樣都令人驚嘆不已。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從盤古開天地到唐宋元明清,再到現代,歷經多少個春秋,多少次戰亂,又留下了多少奇珍異寶,這是人人都為中國之偉大而驕傲的原因之一。九大博物館陳列的二十七件國寶,也是精品中的極品。
前兩集所展示的國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云夢睡虎地秦簡和石鼓。喜雖是一小小官吏,在官場盡心盡力,得不到贊賞與獎勵,但正需要這小人兒們的努力,才造就了偉大的秦國。大多數人終生只是像喜那樣的普通人,干不成像秦始皇那樣一統六國的大事,興許他們只做了自己分內的事,而且在史書上連名字也未曾出現;興許不會被世人記住,也成不了英雄。但只要做好了自己分內的事,把它做到極致,你,就是自己心中的英雄,也是中國愛國人士中的一員。
石鼓的前世故事也讓人感動,司馬池為了不讓后世被欺騙,寧可自己去認罪,也不愿以假亂真。司馬光雖然悲痛,但也應該非常敬佩他吧,因為他為了中國的文脈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雖然這個故事我不知道是否有科學依據,但司馬池在我心中的地位又提升了一個層次。
“守護律法初心,守護中國文脈”需要每個人的努力,雖然對于我這樣的小學生守護文脈和律法初心有點困難,畢竟還沒有深入接觸過,但我相信,每個人生命都有自己的責任,找到自己的信仰即可,就像老師常說的“每個人都要有所信仰”。我相信,世上每個人的存在都有它獨特的價值,我們一定能發出最美的獨一無二的光芒。
國家寶藏個人觀后感3
《國家寶藏是一類的文博探索類的題材,主旨主要是讓文物活起來,走進去,傳下去。而它的陣容主要是主講人張國立001號講解人(類似主持)、九大館長(故宮、上海、南京、湖南、河南、陜西、湖北、浙江、遼寧(看到遼寧還有點小親切)博物館),及請的明星類人物。不瞞大家說,本人基本上僅僅去過恐龍博物館,慚愧,慚愧。自身的知識受限,對于博物館來說始終保持著一顆敬畏之心,儲備不夠,恐有沽名釣譽之嫌,故至此不敢踏入其中。而看了第一期的《國家寶藏》之后發現,在下簡直是幼稚,五千年的文化,器物、畫卷、書法等,光是一項就足以讓人研究數十載。實在感到羞愧。
27件國寶共賞,27位國寶守護人(明星陣容),演譯國寶的前世今生(是真的進行表演啊喂)。(這樣的形式其實倒是讓我想起了啞舍那本書)每期有三個國寶進行講解,由三件選一件,CCTV《國家寶藏》官方微博微信進行投票。
有如下幾個特點:
1、以每一個國寶的背后的故事作為代入點,解讀它的生命密碼,把我們拉回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中去,而對于人員的選擇上則是李晨這一類的演員,保證了表演的可觀性和真實性,與此同時舞臺的效果也是極為用心將用3D效果完全呈現了出來,當時的鋪陳擺設,及氣氛的渲染,都添上了一筆。
2、講解細致、問題深入淺出,同時又具有趣味性,不同于以往的講解人獨自解說,而加入了張國立老師和李晨作為代表,以大眾與自己的角度進行發問,這樣保證了趣味性和互動性。以這第一幅《千里江山圖》為例,首先李晨尋問了它的制作過程,而這位馮海濤老師,他事先自己還原了它的畫法,來進行的講解(以VCR作為輔助)。再有當我看到這幅青綠山水畫時,我在畫中卻看到最后一層是藍,故而有此問,不是藍嗎?哪來的青?沒想到剛想出來,張國立老師就問了起來,原來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當時的第一個感覺,震撼。簡直不要再親民了。讓我們知道這幅畫的珍貴之處在哪里,經千年而不變色來自于寶石顏料,“上等的材料都用來畫畫,中等的才用來吃”這也是沒誰了。更讓人意想不到的在后面,還專門請了仇慶年來實操這些顏料的來源及制作工藝。匠人之心。在最后時仇慶年表達了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不光是傳承問題,還有資源的稀缺。原來在我們世界中還有這樣的一群匠人,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的眼中只有明星、只會關注他們,而對于我們國家的珍貴文化財富卻視而不見。(看了看自己手機里的微博,想把它卸了)。
3、最后則是九位專家進行點評,更加權威,可以說是重重把關。
其中最讓我觸動的一句話說“很多人都說我們華夏民族沒有信仰,可其實我們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歷史,如果連這點信仰都糊涂,那我們何以為人呢”我聽了這翻話,久久不能忘懷,因為我也問過自己為什么沒有信仰,身邊人也沒有感覺到。我很郁悶,而這句話解讀了一切,不管對錯,原來我想聽到的,就只是這個答案。這是來自于國家的自豪,更是屬于我們的驕傲。想起了開場的張國立老師說的一句話,“我們是一個年輕的節目?有多年輕呢?上下五千年。“我由衷的希望可以掀起一陣全民學習中華文化的浪潮,而我們面對傳承,能夠盡自己的一份心力。
國家寶藏個人觀后感4
近日,央視播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火了。這檔耗時兩年制作的誠意之作,號召九大最具分量國家級博物館(院),每家甄選出3件鎮館之寶亮相。每件國寶都有一個“保護人”,由明星演員演繹國寶的前世故事。
《國家寶藏》有多火?朋友圈里到處可見人們為這部節目點贊、各路好友競相向我推薦“一定要看啊”,連一向高冷的豆瓣網友也給其打出了9分以上的高分。當然,《國家寶藏》有很多走紅理由。比如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大氣磅礴的解說詞,以及華麗酷炫的舞美效果。連在年輕人、二次元們扎堆的B站,《國家寶藏》的熱度也排名前列,很多彈幕為其精良的制作水平點贊,大呼“真是良心綜藝”。
在華麗的外表之外,《國家寶藏》之所以成功,尤其是在年輕人中頗受歡迎,一方面在于其打破了傳統的文化節目固有思路,敢于創新,采用了一種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講述方式。比如,講述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如果用傳統的字幕或者旁白方式呈現,不僅不具象,還很枯燥,而《國家寶藏》采用了情景劇的方式,“演活了”文物背后的故事。尤其是敢于使用“自帶流量”的當紅明星,臺詞中還穿插了不少網絡流行語,雖然不乏爭議之聲,但在我看來要達到文化科普的目的,首先要讓大眾有了解的興趣,否則再好的內容,沒有人愿意看也是做無用功。以明星提升人氣,正是大膽創新之舉,況且在節目的效果呈現上,各位明星們的演技也可圈可點,值得肯定。
另一方面,《國家寶藏》的好,還在于在文物背后見人、見情。如果只是展示文物,《國家寶藏》可能不會這么火。正是因為在節目中引入了一系列與文物有關的人物,向觀眾表現了他們對文物的情感與思考,才讓這一節目更加打動人心。比如節目請到了74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畫顏料制作技藝”的傳承人仇慶年現場演示,除了讓觀眾更清楚地了解古代繪畫顏料的制作難度以外,老人獨自去深山老林里尋找能作為顏料的礦石等故事,更讓人感受到了他對于中國文化的熱愛;老中青三代故宮志愿者亮相,讓觀眾感受到了他們的虔誠和敬業。這讓我想起曾引來萬人空巷的《舌尖上的中國》,在展現食物的美味之余,也講述了與之相關的人的故事:廚師對美味精益求精的追求、地方特色美食背后的人情故事、一場家宴中的親情與鄉愁,也許比食物本身更加打動人心。
《國家寶藏》廣受歡迎,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文化傳承,不能守舊僵化,更不能拒絕創新。只有用當下的社會語言講出來、用當下年輕人能接受的方式傳播出來,才能賦予其時代魅力。只要選對了表現方式,厚重的文化之美在這個快速迭代的時代同樣能贏得公眾的追捧。
國家寶藏個人觀后感5
我從小就喜歡讀歷史書,總是津津有味。這不,最近出了一部歷史紀錄片——《國家寶藏》,讓我沉迷其中,難以自拔。
《國家寶藏》主要介紹在中華輝煌燦爛的上下五千年歷史中,人們嘔心瀝血創造出的藝術瑰寶。
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兩件文物——曾侯乙編鐘和云夢秦簡。
曾侯乙編鐘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曾侯乙編鐘是戰國早期文物,在湖北出土。它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的樂器。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在《國家寶藏》中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這一個小小的編鐘,可以敲出兩個不同的音,互不干擾,和諧共處。這不就像曾國和楚國嗎?在相鄰的土地上生活,共同創造出燦爛的文明與文化?!边@種相處模式,不就是人們一直以來孜孜追求的心愿嗎?鄰里和睦,和諧相處。
云夢秦簡則是由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的小官吏一條條書寫累積而成,反映了篆書向隸書轉變階段的情況,竹簡里主要記載了秦朝時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醫學著作以及關于吉兇時日的占書,這都為研究中國書法、秦帝國的政治、法律、經濟、文化、醫學、等方面的發展歷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至今,已有一萬多云夢秦簡出土??赐瓴挥勺屛腋锌?,從古至今,都是這些在平凡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的人創造出了無數讓人嘆為觀止的奇跡。
因為《國家寶藏》,我知道了,每一件文物都蘊含著或感人,或悲傷的故事。它們不是死寂沉悶的,而是鮮活的。只有我們用心聆聽,走進文物中,才能發現其中的秘密。
國家寶藏個人觀后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