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國家寶藏觀后感10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紀錄片國家寶藏觀后感10篇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家寶藏觀后感1
近日,央視播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火了。這檔耗時兩年制作的誠意之作,號召九大最具分量的國家級博物館(院),每家甄選出3件鎮館之寶亮相。每件國寶都有一個“保護人”,由明星演員演繹國寶的前世故事。
在華麗的外表之外,《國家寶藏》之所以成功,尤其是在年輕人中頗受歡迎,一方面在于其打破了傳統的文化節目固有思路,敢于創新,采用了一種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講述方式。
《國家寶藏》廣受歡迎,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文化傳承,不能守舊僵化,更不能拒絕創新。只有用當下的社會語言講出來、用當下年輕人能接受的方式傳播出來,才能賦予其時代魅力。只要選對了表現方式,厚重的文化之美在這個快速迭代的時代同樣能贏得公眾的追捧。
國家寶藏觀后感2
《國家寶藏》從一開始就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努力將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化。這一追求,從第一期節目即可窺見一斑。首期展現了來自故宮博物院的三件文物,每一件都有一段“前世傳奇”與一個“今生故事”,還有跟它一起血脈相依的守護人。這一切,都能讓觀眾真切感受到:這些文物歷經風雨而來,每一個都是飽滿的生命、歲月的傳奇。
文物不是塵封的古董,《國家寶藏》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眼千年”中日日流淌、從未褪色的文化自信。這檔雅俗共賞的文化節目,是續接歷史、讓昨天與今天生動對話的過程,是把歷史輝煌與當代文明融合的過程,是讓國寶級文物從冰冷的櫥窗里“走”出來,讓人感知其澎湃生命力的過程。這樣的節目,也是讓博物館里的寶藏真正生發其獨特價值,引發公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產生驕傲自豪的過程。如此格局開闊、氣勢磅礴的節目,值得我們繼續期待。
國家寶藏觀后感3
《國家寶藏》節目把這些與普通人的生活很遙遠的“文物”擺在了我們面前,給普通人一個機會,讓專家、學者來給我們解讀文物,講述文物故事,使枯燥的歷史一下子鮮活了起來。庸俗一點說,也把那些熱衷于追逐“熱點”的“庸人”拉到了這些“寶藏”面前,讓人在滿足“虛榮心”的同時也傳播了中華文化。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物質文明保障精神文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不斷進步,對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也變成了人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作為國家喉舌,中央臺的這類文化節目還是很有質量保障的,絕對值得一看,值得引起大眾的關注,引起話題,吸引更多的人來學習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化。
國家寶藏觀后感4
《國家寶藏》有多火?朋友圈里到處可見人們為這部節目點贊、各路好友競相向我推薦“一定要看啊”,連一向高冷的豆瓣網友也給其打出了9分以上的高分。當然,《國家寶藏》有很多走紅的理由。
它為什么這么火?一方面在于其打破了傳統的文化節目固有思路,敢于創新,采用了一種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講述方式。比如,講述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如果用傳統的字幕或者旁白方式呈現,不僅不具象,還很枯燥,而《國家寶藏》采用了情景劇的方式,“演活了”文物背后的故事。尤其是敢于使用“自帶流量”的當紅明星,臺詞中還穿插了不少網絡流行語,雖然不乏爭議之聲,但在我看來要達到文化科普的目的,首先要讓大眾有了解的興趣,否則再好的內容,沒有人愿意看也是做無用功。以明星提升人氣,正是大膽創新之舉,況且在節目的效果呈現上,各位明星們的演技也可圈可點,值得肯定。
國家寶藏觀后感5
《國家寶藏》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節目,宣傳古代文物歷史,也讓我們了解全國九大博物館的代表文物。既了解了歷史,又了解了文化。結合明星守護人推薦和影視表演還原了當時文物誕生的初衷,也讓我們理解了每一件文物誕生的不易和難得。
在幾千年前生產力并不發達,但我們的祖先們憑借著他們的聰明才智,制造出這一件件舉世無雙的精美物品。每一件物品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國悠久文化的歷史見證。但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的國家雖然在不斷地發展,但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還有很遠的距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該向我們的祖先學習,學習他們勤勞勇敢的精神,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創造,為民族富強而努力學習,為中國重新走向世界強國之林而努力拼搏!
國家寶藏觀后感6
最近,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引發全民收視熱潮。它經過展示全國各地博物館的珍藏,邀請一些專業人士對文物進行講解,演繹文物背后的故事,引導觀眾去保護文物,弘揚歷史。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件文物是號稱“中華第一燈”的長信宮燈。長信宮燈出土于河北滿城漢墓,通體鎏金,全身九處銘文,共計六十五個字,因燈座底部銘文長信尚浴而得名。宮燈的整體形象為左手持燈,右手擋風的漢宮侍女,正如蔣雯麗所說“你望著她的眼睛,仿佛真的能夠一眼穿越千年”。在《國家寶藏》中,國寶守護人蔣雯麗以燈靈的形式為我們講述了西漢初期竇太后贈長信宮燈警告劉勝,語重心長的講述了天子之道。一盞宮燈,凝聚了古代人們的智慧;一位佳人,讓我們看到了大漢王朝的國富民安。
接下來,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外展專家楊陽先生講述了長信宮燈的今生故事。197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第一次舉辦長信宮燈參展,此后長信宮燈等國寶文物多次出國展覽,為我國文物交流事業奠下了汗馬功勞,甚至還登上了美國雜志封面。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和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先后訪華,他們對長信宮燈都情有獨鐘,基辛格還說:“中國人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環保意識,了不起!”
經過觀看《國家寶藏》,我深深的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作為一名中國人,保護國家寶藏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我們有義務將文物傳承和延續下去。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歷史奇跡,從商周青銅到秦磚漢瓦,從古代四大發明到新四大發明,從圓明園到故宮......中國禮貌一向領先于全世界。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應當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為祖國的富強、民族的振興貢獻自我的力量,我們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有“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拼勁,我相信只要我們從此刻做起,從小事做起,就必須能創造出一個更加繁盛的中國!
國家寶藏觀后感7
前幾天,我好好欣賞了一番《國家寶藏》。里面呈現的一些珍寶,樣樣都令人驚嘆不已。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從盤古開天地到唐宋元明清,再到現代,歷經多少個春秋,多少次戰亂,又留下了多少奇珍異寶,這是人人都為中國之偉大而驕傲的原因之一。九大博物館陳列的二十七件國寶,也是精品中的極品。
前兩集所展示的國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云夢睡虎地秦簡和石鼓。喜雖是一小小官吏,在官場盡心盡力,得不到贊賞與獎勵,但正需要這小人兒們的努力,才造就了偉大的秦國。大多數人終生只是像喜那樣的普通人,干不成像秦始皇那樣一統六國的大事,興許他們只做了自己分內的事,而且在史書上連名字也未曾出現;興許不會被世人記住,也成不了英雄。但只要做好了自己分內的事,把它做到極致,你,就是自己心中的英雄,也是中國愛國人士中的一員。
石鼓的前世故事也讓人感動,司馬池為了不讓后世被欺騙,寧可自己去認罪,也不愿以假亂真。司馬光雖然悲痛,但也應該非常敬佩他吧,因為他為了中國的文脈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雖然這個故事我不知道是否有科學依據,但司馬池在我心中的地位又提升了一個層次。
“守護律法初心,守護中國文脈”需要每個人的努力,雖然對于我這樣的小學生守護文脈和律法初心有點困難,畢竟還沒有深入接觸過,但我相信,每個人生命都有自己的責任,找到自己的信仰即可,就像老師常說的“每個人都要有所信仰”。我相信,世上每個人的存在都有它獨特的價值,我們一定能發出最美的獨一無二的光芒。
國家寶藏觀后感8
春節期間,我看到了湖南、湖北、河南、河南三個推薦的古代文物,上海與故宮第一季國寶。
我印象最深的是故宮《千里江山圖》《千里江山圖》是北宋徽宗時期18歲的王錫盟完成的。是宋代綠色山水畫的代表作。這幅畫展示了宋代的壯麗景色。王錫盟采用了復雜的青綠方法,繪畫中使用的顏料是一些非常珍貴和稀有的寶石和礦物,如孔雀石、赭石、黃銅礦,河南省博物館還收藏了商鞅方生、蓮塘奶鴨的照片。商鞅防盛是戰國商鞅變法時期用來稱量小麥的量器。如果裝滿了小麥,那時候是一公升。方生的碑文很多。一個是秦始皇時期,一個是商鞅變法時期。《荷塘乳鴨圖》是明代朱剛用氪絲織成的一幅畫。畫中的鴨子栩栩如生,鴨子旁邊有一塊形狀奇特的石頭。石頭上有一個外深內淺的漸變。也有一些鳥是單身,所以有人懷疑現有的圖片只是整個圖片的一部分。就像兩顆豌豆一樣,這幅畫是最美妙的。從積極和消極的角度來看,這是同一種模式。
這些國寶看似冷清,實則蘊含著古代工匠的心血。從國寶的細膩中,我也能看到工匠的執著和大師的厚愛。還有許多國寶等著我們去發掘。
國家寶藏觀后感9
中國,五千年文明的古國,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經歷過血與火的熔煉,凝聚著華夏兒女的無窮智慧,悠久的歷史猶如一窖烈酒,經歷了數千年的沉積后,清冽卻又醉人。
若你仔細觀察《國家寶藏》的每一季海報,便會發現“藏”字別有新意,它將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藏于腹中,這件青花爐見證了故宮600年的風風雨雨,此青花爐觀其名,就能知其貌。明永樂是它的燒造年代,青花是它的藝術品種,海水江崖紋是其紋飾,三足指其器型,爐說明用途,連起來便構成了“明永樂海水江崖紋三足爐”。其內施白釉,外圍通體繪有海水江崖紋,體型碩大,青花色澤濃艷,暈散明顯,而海水江崖紋更有著獨特的含義,紋飾由翻轉的海浪山組成,象征著山水相依,守望相護。
現如今,我們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又被賦予了山河安定,守望相助的全新的時代內涵。
國家寶藏觀后感10
中國上下五千年,我們賴以生存的華夏大地經過了一次次的更迭,孕育了一個個璀璨的文化,出現了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寶貝。而在這些寶貝的背后,也誕生了一個個有趣的故事。
《國家寶藏》這一節目,將一件件對于我們來說遙不可及的文物放在了我們的眼前。它不像一般的文化傳承節目,它不只是將枯燥的歷史知識放在屏幕上。為了更符合年輕人的口味,它上演了一出出情景劇,生動的將一個個寶物的故事告訴了我們,讓我們更加深刻的體味到寶物真正的價值,了解它的珍貴。
節目中一件名為“金嵌珍珠天球儀"的文物深深吸引了我。這是我國流傳至令唯一一件由黃金制成的天球儀,上有三垣、二十八宿、三百六十八星座、一千三百三十顆星以及黃道、赤道,銀河、二十四節氣。
這樣一件令人驚艷的物品,但卻誕生在了我國天文學停滯不前的年代。天文學在當時不受皇帝的重視,但卻處于當時世界上的領先地位。這件寶貝讓我們知道了當時中國天文學的偉大成就,也讓觀眾深刻的了解到我們頭頂這片已經被看厭了的天空,蘊藏著的奧秘。
黑格爾說過,一個民族要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所以無論什么年代,我們探索宇宙的腳步不會停止。
隨著節目的進展,一件件寶物出現在我的眼前,一個個故事在眼前上演,我們因這些而自豪。
其實有許多人在觀看節目之前,對這些文物的來歷、背景、故事知之甚少,甚至從未聽過。走進博物館,看到文物,也只是看個熱鬧看個新奇,看完就拋之腦后,不會再回想。
這個節目,讓更多人對我國的寶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吸引了許多人來學習中國文化,來傳承中國文化。
紀錄片國家寶藏觀后感10篇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