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教育觀后感
當看完文明禮儀后,大家一定對自己的行為舉止有了一定的檢點,其次可以寫一篇觀后感記錄下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明禮儀教育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文明禮儀教育觀后感篇1
最近,我們站前路小學舉辦的道德講堂文明禮儀在校園活動讓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接受了一次道德的洗禮,使我們每個人感觸頗深,感慨萬千。
古人曰:不學禮,無以立。在兩千年前,人們就已經很注重禮了。禮是禮儀,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達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一個過程和一種手段。講文明、懂禮儀,不僅是一種個人素質和有教養的表現,還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一個城市的體面,一個國家的體面。這些道理大家都懂可是怎么就不講文明、用禮儀呢?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國家精神的重要途徑。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斷變化,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下一刻往往成為了別人討厭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為所致。當我們身為游客時,總是依著自己,隨地吐痰、踐踏草坪、亂寫亂畫;可我們作為市民時卻又對這種現象深惡痛絕。當我們和同學相處時,總埋怨同學不拘小節,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中說話、借東西;而我們自己又往往懶得去理那些小節。
高尚的道德并不得做出驚天動地的事,而往往在我們的日常行為中。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便收獲一個習慣;收獲一個習慣,便獲得一種品格: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行為準則。如果人與人之間多一些美好的語言和行為,每個人多一些奉獻精神,那么,我們的社會會變得多么美好啊!
總而言之,我覺得一個人以其高雅的儀表風度、完善的語言藝術,良好地展示自己的氣質修養,更重要的是有道德心,講文明,懂禮儀,贏得尊重,便是自己生活和事業成功的基礎。也正因為如此,學會尊重他人,包容他人,時時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儀容儀表,以一個樂觀積極、懂禮貌的形象去迎接新的每一天,這樣一定能使自己在一個和諧的社會氣氛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身為學生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提高自身修養素質,爭當有道德心,講文明、懂禮儀的好少年,以積極昂揚的態度去迎接屬于我們的美好明天!
文明禮儀教育觀后感篇2
如果你失去了錢財,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并不在錢財,但是如果你失去文明,你就徹底失敗了,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這使我想起了一個故事,一次,列寧準備下樓,在狹窄的過道上,他碰見了一個女工正提著一桶水準備上樓,女工見是列寧,趕緊回頭讓路。列寧說:“你不必這樣,我才剛下樓,而你卻已經上了大半截了,還是請你先上樓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重,直到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聽了這個故事,有人可能會說文明禮儀是名人才具備的,那就錯了,我們也要講禮貌。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了說會影響自身的形象,大了說會影響國家的形象。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公共場合上,他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的記者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就是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說完了偉人,歷史人物,我們再來談一談自己吧。我們從小就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但是我們卻沒有做到。校園里到處都是被隨手扔在地上的飲料瓶、紙屑、糖紙和塑料……甚至還從某一些同學的嘴里吐出一些臟話,這怎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嗎?
讓我們牢記一句話:每個人跨出一小步,那整個世界就會跨出一大步。當行為規范支撐起中華13億女兒的脊梁,那么中國巨龍必將騰飛而起,閃耀在世界的東方。
文明禮儀教育觀后感篇3
為了進一步優化學校育人環境,養成學生文明的行為習慣10月16日,我校少先大隊組織各班開展了觀看文明禮儀教育宣傳影片活動。首先,各班在階梯教室觀看了文明禮儀教育片——《快樂禮儀》,通過生動形象的影音讓學生知道了如何向道德模范學習。接下來,還對學生的在校文明禮儀進行了宣講,從穿著禮儀、行走禮儀、尊師禮儀、升旗禮儀、集會禮儀、課堂禮儀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中國是禮儀之邦,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到今,源遠流長。21世紀以來,隨著社會交往的日益擴大,文明禮儀更是成為交流、團結與合作的`重要手段。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培養他們理解、寬容、謙讓、誠實的待人態度和莊重大方、熱情友好、禮貌待人的文明舉止,是當前學校的重點工作之一。務有實效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孝敬父母、尊重老師、關愛他人等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學校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此次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使學生明白要從自己做起,成為一個文明小標兵,全面提升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營造了積極向上、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
文明禮儀教育觀后感篇4
我們是新時代的小學生,是未來科技發展的接班人,所以,我們要從小做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文明做人的好習慣。其中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慣更為重要,因為良好品德是中華民族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美德。我們要讓這種美德繼承下去,就要從小學會做人,例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上的每一條規定。其中有一條這樣說道:
尊敬師長,見面行禮,主動問好,要用尊稱,不直呼姓名。
每天在學校里,我們會見到非常多的老師,有教語文的`,有教數學的,有教科學的,還有教音樂的……我們不可能把每個老師的姓都叫上來,這時候,我們便可以禮貌的說一句:“老師好!”這句話,包含了我們對老師的尊重,也代表了同學們感謝老師傳授給我們知識。當老師聽到這滿含深情的一句話時,心情將是怎樣的激動啊!
小學生守則上最后一條說:誠實勇敢,不說謊話,有錯就改。短短的十二個字,寫出了中華美德的骨干中心,而我,也有過親身經歷。記得那是在我四五歲的時候。有一天晚上,爸爸給我做好了飯,而我又想出去玩兒,爸爸讓我喝完一碗稀飯,吃完一個煮雞蛋再下去玩。稀飯喝完了,還要吃一個雞蛋,但到底是吃呢,還是不吃呢?我開始疑慮起來,這時,我仿佛聽見了小伙伴在樓底下叫我去玩,于是,我心急火燎的吃了幾口雞蛋,放到了鐵鍋的后面,跟爸爸說我吃完了,然后就出去玩了。回來以后,我看到爸爸陰沉著臉,便知道我又犯錯誤了,便耷拉下頭,等著挨批。過了一會兒,爸爸問我:“你吃完飯了嗎?”我心里猛地一驚,呀,壞了,讓爸爸給發現了。“世界上最可惡的是撒謊,撒謊甚至比偷東西還惡劣,小時候撒謊,到社會上還撒謊,你的未來就沒有立足的余地了!”爸爸的一番話使我為之一振,于是我下定決心改掉這個壞毛病。
中華美德是無窮無盡的,我們要從小學開始,一步一個腳印,成為遵紀守法的好少年!
文明禮儀教育觀后感篇5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我剛學走路的時候,父母就教育我:在你得到別人的關心與幫助時,要說“謝謝”, 在你不小心錯怪別人時,要說“對不起”,在別人得到你的幫助時,要說“沒關系”……
上學了,老師教育我們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做到文明禮儀伴我行。
其實,我們身邊處處有文明:公交車上讓座,孝敬父母,關心他人,講究衛生……都是文明。作為文明標兵的.我,自然是不甘落后。
記得有一次,我坐公交車回家。我上了車看見車沒一個空位,心想:唉!真可惡,每次都那么多人,這公交車位也不多安置幾個。
終于挨到了第二站,人不多了,我看見挨車門旁有一個位置,便疾步沖了上去,坐了下來。哇!總算有登上“寶座”之時了!哈哈,我真是火眼金睛呀!”我心里暗爽。
車開到第三站了,只見上來一個挺著大肚子的孕婦阿姨,我頓時想起平日里老師教導我們坐公交車看見有年邁的爺爺奶奶或行動不便的孕婦阿姨要禮貌的讓座。
我毫不猶豫地站起來,拍拍那位阿姨的胳膊,輕聲說:“阿姨,那兒有一個座位,您坐吧!”阿姨溫和的笑了笑:“好孩子,真懂事!你自己坐吧。”“沒關系的,阿姨,您挺著大肚子,行動不方便啊!您在哪一站下啊?”“我在中心時代廣場下。”阿姨說,“沒事的'!”“那還有四站呢,早得很!您坐吧”我說。阿姨看我如此誠懇,點點頭,說:“真是個講文明懂禮儀的孩子,不錯!”
“啪!”公交車門一下子開了起來,我才意識到,我該下車了,我對阿姨揮揮手:“再見!”阿姨笑著點點頭……
路上,我心里美滋滋的。是啊,一個甜美的微笑,一聲殷切的問候,一次讓座的經歷……處處有文明,處處有快樂,讓我們都做到——文明禮儀伴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