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教育講座觀后感
當我們收聽完禮儀教育的講座后,大家對自己的行為舉止有了收斂,為了時刻提醒自己可以寫一篇觀后感進行警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明禮儀教育講座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文明禮儀教育講座觀后感【篇1】
通過聽金教授的講座之后,我更深一步地感受到教師的高尚人格它們不僅應當反映在內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更加應當體現在外在的言談舉止上。
教師文明的言談舉止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形成起著修正作用。教師是教人怎樣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須知道怎樣做人。教師以身作則,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養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師內在素養的外在體現,都會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作用影響,而學生也正是通過這一點來了解教師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注重修養,注意言行,處處給學生做出表率,言教輔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學生受到影響,其不良的行為和習慣受到約束,得到修正。
具體說來,教師的禮儀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儀表。主要包括衣著發式,修飾打扮等,是教師展現在學生面前的外部形態。日常工作中,我對自身的著裝及修飾等方面還是比較注重的。首先是發型,我幾乎從不披散著,一貫梳成馬尾辮,簡潔而利落。其次是衣著,我總會保持得又干凈又整齊,衣服上沒有較為明顯的污漬,隔兩三天便會及時更換清洗;另外,服裝的式樣也能做到樸素大方,協調得體。
二、舉止。它包括坐立行的姿勢,以及表情動作行為習慣等。它是教師與學生交往中的“人體信號”。這要求是表現出良好的教養和振奮的神態,要與教育教學過程密切配合,發揮出最佳的輔助作用。在我看來,教師注重了自己的著裝,但在坐立行方面卻做出一些不得體的行為,也是非常難看的。
三、語言。這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師的語言要規范純潔,準確鮮明,生動幽默,要善于運用語言的力量啟動學生求知的欲望,撥動學生上進的心弦,把知識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進學生的心田。教師的語言還要情理結合。要讓學生知曉做人的基本道理,讓學生在思想上認同以后再加以行為上的引導,使他們在思想、行為上不斷積累加強自己的人格素質。
四、禮儀。主要是指教師在與人交往時所表現出來的文明禮貌行為的總和。教師要通過文明的禮儀表現出應有的風度,反映出對他人應有的尊重,從而不但給學生以良好影響,同時也促進全社會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新型人際關系的形成。
總之,從事了教師職業,就意味著我們的整個人生航程將面臨著一種人格上的挑戰。我們必須鼓足勇氣,義無返顧的朝著人格發展的新高度不斷攀登。每一位人民教師都應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平時嚴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師德形象為學生樹立一個表率,為創建和諧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文明禮儀教育講座觀后感【篇2】
暑假期間,我認真學習了教師文明禮儀,對此有了新的認識。教師禮儀是教師在工作、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等方面的規范化的做法。禮儀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別人需要的儀式。禮儀所體現的不僅是個人有禮貌的簡單層次、更是反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
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育人使者,承載著推動全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責任,承擔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光榮職責,教師的儀容、表情、舉止、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都成為學生和社會的楷模。語言是教師用來傳授知識和與學生交流溝通的工具,是教師對學生“言傳身教”的一種手段。教師是學生的良好表率。我身為教師,禮儀尤為重要,孩子天性好模仿,他們學習說話,待人接物,往往都是從模仿開始的。作為孩子的教師自然是他們學習的榜樣。
我意識到,應當用一顆平等的心,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放下教師的架子,對學生真誠相待,做學生的朋友,尊重學生、關心、愛護學生。欣賞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從而推動孩子的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說:“人類有許多方面的品格是人生的頂峰,這就是一個人的自尊心。”要想贏得學生的喜愛和尊敬,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學生,并且要讓學生從心底里接受你的這份情感,只在口頭上說說肯定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在行動上要做到潤物細無聲。俗話說: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只要我們付出真愛,就一定會獲得豐厚的回報。如果我們動不動就對他們諷刺、挖苦,使他們喪失上進心,破罐子破摔,這樣反而起了相反的作用。我們應該采用表揚、鼓勵。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使學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
我們的國家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美稱。通過學習我意識到:作為塑造人類靈魂工程師的一名教師,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種場合的行為舉止,做到大方、得體、自然、不虛假。因此作為教師首先要注重形象禮儀,做到儀表衣著文明。教師的衣著整潔、典雅、美觀,則具有導向和潛移默化的久遠影響。如果衣著不修邊幅,衣冠不整,蓬頭垢面,顯然不雅。而女老師超時髦,超前衛的著裝也會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因為我們是小學教師,面對的是模仿能力很強的學生,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可能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在注重外在的衣著打扮之外,更要注重內在德行的修煉,做到自然適度,外在儀表與內在素質相一致。
總之,從事了教師職業,就意味著我們的整個人生航程將面臨著一種人格上的挑戰。我們必須鼓足勇氣,義無返顧的朝著人格發展的新高度不斷攀登;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平時嚴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師德形象為學生樹立一個表率,為創建和諧社會貢獻綿薄之力。
文明禮儀教育講座觀后感【篇3】
我們知道,中國是禮儀之邦,講文明,懂禮貌,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美德,然而,我們小學生又因為有一些不良的習慣而丟失了一些禮儀,今天,我要通過這個視頻把我們同學丟失的禮儀“找”回來。
視頻里講的是一些小學生的禮儀、校園禮儀、就餐禮儀等。其中,就餐禮儀給我的啟發最大。
視頻里面,同學們有序地排好隊,拿飯,就坐下來安靜地吃,他們不吵不鬧,細嚼慢咽,吃完后,把撒在桌上的飯粒撿干凈,慢慢地走到泔腳桶邊,把吃剩的飯菜倒進去,他們放盤子時,輕輕地,一點聲音都沒有,再走出飯堂去。
相對來說,我們吃飯的時候就差多了。我們進去的時候,隊伍排得歪歪扭扭,當兩路隊變一路隊時,男生們都仗著自己身高馬大,搶到女生前面;吃飯時,有的狼吞虎咽,有的在和別人說話,有的就在那里坐著,不說話也不吃飯。同學們吃完飯后,飯粒撒到桌子上,也不擦,端著盆子就跑,飯菜灑在地上,顧也不顧。還有些同學,飯只吃了一點點就倒掉,太浪費了!同學們倒泔腳時,有的幾乎倒到了外面,碗和勺子扔在籃子里,放餐盤時,重重一摔,也不看看盤子的'紋路是否對應,就一甩手,走掉了。
我們的就餐禮儀還要多學習,更要把這種禮儀傳承下去,做一個合格的中國人!
文明禮儀教育講座觀后感【篇4】
網絡”是我們小學生學習知識,交流思想,休閑娛樂的重要平臺,現在的小學生們都非常喜歡上網,網絡給我們提供了一把打開外面廣闊世界大門的鑰匙。然而,它在帶來多彩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陰霾;在帶來溝通的同時,也帶來了謊言;在帶來自由的同時,也帶來了放縱?因此,我們常能看到,有的同學因為沉迷網絡,荒廢了學業,缺失了道德,甚至還犯下了讓人無法原諒的錯誤。網絡就像一把雙刃劍,它的負面影響已經成為老師、家長、學校、以及全社會共同關注的一個社會問題。
今天我要向各位同學發出倡議:文明上網、規范上網、綠色上網、從我做起。
一要規范自身行為,自覺抵制誘惑,遠離網吧;
二要明確上網目的',利用網絡充實、提高、完善自我;
三要綠色上網,訪問文明網站,做文明上網的模范和榜樣;
四要參與監督管理,做黑網吧的舉報者,為創造健康潔凈的網絡空間貢獻力量。
同學們,我們青少年是網絡文明的受益者,更應該成為網絡文明的建設者。文明上網,正確使用網絡,要互相監督,互相幫助,共同倡導和建設網絡文明新風
文明禮儀教育講座觀后感【篇5】
我觀摩了一組漫畫,它講的是:兩位小學生走在干凈整潔的道路上,突然,他們看到前面路邊有不少垃圾,而一旁的垃圾桶里卻空空如也。他們商量一下,開始分頭行動。一位同學把垃圾收拾起來都扔進垃圾桶里,另一位則從書包里拿出筆和紙,寫上“文明只差一步”幾個大字并貼在了垃圾桶上。
他們做得好!是呀,“文明只差一步”,如果那些扔垃圾的.人走近一步,把垃圾扔進桶里,垃圾就不會在路邊招人顯眼,那么惹人討厭了。再說了,如果大家都不走近一步把垃圾扔進桶里,那清潔工得忙成啥樣呀?
“文明只差一步”,文明意識不強,就邁不出這一步:遇到繞道,放著平坦的曲徑不走,偏偏要從草坪上橫穿過去,時間是少花了,可小草卻被糟蹋了;看到眼前的水龍頭漏水,就是懶得向前一步把它關緊……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就是只需走一步,就可以把文明帶來,有些人就不愿走出這一步,這不是“懶癌”嗎?
“文明只差一步”。走一步只要幾秒鐘,自覺邁出這一步卻是要有一個提高文明意識的過程。如果人人都不懶,都可以邁出這文明的一步,那我們的生活環境將會多美好啊!大家加油吧,美好的環境需要我們來守護!
文明禮儀教育講座觀后感【篇6】
公共場所哪有什么禮儀呢?有人這樣問。其實,在公共場所中的一個動作、一句話就是禮儀,比如下面這一件事情。
有一天,我和爸爸一起乘公交車回家,車上很擁擠,這時一位孕婦上了車,可是沒有人給她讓座,突然車子一下急剎,那位孕婦險些摔倒,周圍的人連忙攙扶住她,一位青年見此情景連忙起身讓座。我想:如果不是一個孕婦,是一個小孩的話,會不會有人讓座呢?中國乃禮儀之邦,如今,我們也很少見禮儀之人了。從這件事上看,中國還有多少人有禮儀的概念呢?還有多少人真正遵守了禮儀呢?如果那位孕婦一上車就有人給她讓座,那孕婦不就安全了嗎?不就不發生摔倒的'情況?
還有一件事,相信大家經常看到,有人到處隨手亂扔垃圾,這種不良習慣隨處可見,這種情況也反應那些人沒教養和素質低問題。
怎樣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呢?首先從禮儀學起,比如:低頭撿起一片紙屑扔進垃圾筒等。然后將禮貌語言融進生活之中,多用禮貌語言就可以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同學們,讓我們成為一個禮儀之人吧!
文明禮儀教育講座觀后感【篇7】
中國是一個文明之邦,文明禮儀是中國人傳統高尚的品德,古代也有許多故事講述著文明禮儀的重要性。
古代東漢末年時,“孔融讓梨”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人應該懂得謙讓別人,文明禮儀應從小做起。尊重別人,等于尊重自己。 誰又不想尊重自己呢?所以要先尊重別人。要學會在學校尊重老師,在家中尊重長輩,在工作中尊重上司,在社會中尊重人民,就一定會成功的。
在日常生活中,禮儀也是無處不在的,有很多的'榜樣值得我們學習。文明禮儀不僅僅指的是行為,還有儀態、語言、神態,這都是表現個人禮貌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有許多舉手之勞都是養成文明的習慣:撿起一張不起眼的紙屑、隨手關燈、不踐踏草地、遵守交通規則、見到老師,熟人說聲好或給個微笑……都是文明禮儀的表現。
我們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語言,在請別人幫忙的時候加個“請”字,事后說聲“謝謝”,都會讓別人覺得很有禮貌和文明,別人就會覺得是個值得交的好朋友,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就給別人留了好印象,難道不好嗎?
現在,讓我們攜手共建美麗家園,樹立文明新風,讓我們的城市更加美好。
文明禮儀教育講座觀后感【篇8】
我們班有許多義工如﹕擦黑板義工,衛生區義工,開門義工,開燈義工……不管是做大事的還是那么不起眼的,義工門都非常盡職盡責,而我最欣賞我們班的擦黑板義工—毛玲玲。
毛玲玲是個瘦小的小姑娘,可是她卻有一顆為班級服務的責任心。我們班在四樓她每天都早早的來到班里,然后下一樓提一桶沉甸甸的水一步一步的提上來。現在是初春的天啊,氣溫偏低她每天拿毛巾放入冰冷的水中浸濕再拿出來擦墻,不喊一聲累,不說一聲苦!把墻擦的亮亮的,讓教室里里外外每天煥然一新,我們每天坐在干凈明亮的教室學習,讀書,讓我們每次都能度過快樂的一天。
毛琳琳的舉動感動了許多人,尤其是常增宇。現在我們學校開展了“文明伴我行”的主題活動,還說要愛護學校的公物不亂踩亂畫。常增宇原本特別愛瘋跑,還愛用腳踏墻和用拖把擦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調皮學生。可是現在不同了,現在學校開展文明這樣的一項主題活動,再加上毛玲玲的無私奉獻精神使常增宇變的文明多了,下課也不瘋跑了,靜靜地靠在圍欄上向遠處眺望,跟同學們和氣說話。
毛玲玲,你的舉動盡讓一個調皮的學生變得文明有禮貌,我以后還要向你學習,做一個無私奉獻的文明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