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揚事跡的觀后感
我們總是會觀看很多好的影視作品,觀看不同國家的電影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文化的多元化,那么寫觀后感有哪些竅門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鐘揚事跡的觀后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鐘揚事跡的觀后感1
為學習貫徹黨的---精神,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實踐活動,深化培育和踐行社主義核心價值觀,黨員群眾掀起了學鐘揚先進事跡的熱潮。
通過學習十佳優秀教師鐘揚那平凡又偉大的先進事跡,令人感受頗深,從優秀教師鐘揚身上,我們看到了作為一名教師那種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事業為重的高尚品質,對工作一絲不茍的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樂于助人的高尚職業道德,這些感人的事跡催人淚下,值得學習和深思,他的優秀品質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優秀教師鐘揚身上體現出一個特點就是愛黨、愛國,始終視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操。他立志于教育和科研事業務實敬業、不畏困難、勤于探索、勇于創新;他做學問嚴謹務實、腳踏實地、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趨;教學生言傳身教,厚以載德,他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干事,甘為人梯,無怨無悔地為祖國培養優秀人才。他把愛獻給了教育事業,在平凡的`工作中鑄就了閃光的師魂,為我們樹立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光輝榜樣。
我們要以鐘揚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對黨忠誠、心系國家、埋頭苦干的實干精神,要從鐘揚同志的先進事跡中汲取新的精神力量,我們要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和嶄新的精神風貌,向優秀教師鐘揚那樣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獻為榮。做一個坦坦蕩蕩的人,腳踏實地,立足自己的崗位,努力工作和學習,以實際行動為我們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在行動上,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切實增強"四個自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時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
鐘揚事跡的觀后感2
魯迅先生說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鐘楊,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卓越的科研工作者、杰出的人民教師,就是這樣千千萬萬個民族脊梁的典型代表,他用自己的一生忠誠地踐行了對黨和人民的承諾。他曾經說過,“一個基因可以拯救一個國家,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千蒼生”。同樣,一種精神也可以鼓舞億萬人民。斯人已逝,精神永存。鐘楊精神像一顆種子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像一盞明燈照亮無數人的前行之路。鐘楊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
學鐘楊精神,不忘初心,忠于理想。人生53年,援藏16載,每年在xz工作150天,共計跋涉50多萬公里,收集到上千種植物的4000多萬顆種子;從事植物學、生物信息學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30多年,桃李滿天下;參與籌建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作為學術委員會成員義務服務17年……這一串串數字的背后是鐘楊每天只休息3、4個小時,長期與17種高原反應不斷抗爭,不知疲倦地與時間賽跑,是他時刻秉懷作為黨員、作為教師、作為科研者的使命和責任感。只要國家需要,再艱苦的科研也要去做,鐘楊心中牽掛的是國家、是科研、是學生,唯獨沒有家人和自己。他短暫而又充滿光輝的一生都是在書寫著不忘初心,矢志不渝,教書育人,科研報國。
學鐘楊精神,動真碰硬,苦干實干。為保護種質資源,打造國家生態屏障,鐘楊毅然放棄上海舒適的工作環境,一腳踏入青藏高原“生命禁區”,足跡遍布xz最偏遠、最艱苦的地區。別人嫌苦叫累不愿意去的地方,他都搶著去。不管是遭遇山石滾落,還是露宿野外,他都坦然接受,將自己的所學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痛風發作,腿痛難忍的時候他仍咬牙堅持爬到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采集種子;突發腦溢血,中風以后他稍作休息又不顧醫囑以忘我的精神投身xz建設。別人定鬧鐘是提醒自己起床,而鐘楊凌晨3點定鬧鐘是為了提醒自己休息。他像一個英勇的戰士無畏地沖在科研第一線,16年間培養了6名博士、8名碩士,還填補了xz生態科學高等教育的空白。
學鐘楊精神,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一名黨員,要敢于成為先鋒者,也要甘于成為奉獻者。”鐘楊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鐘楊少年得志,15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畢業后分配到武漢植物所,本來可以養尊處優,悠哉游哉地過完自己的一生,但他卻在2000年放棄了副廳級的崗位,選擇成為一名普通老師。為了投身植物研究,他更是遠離家鄉和親人,帶著面包、榨菜加礦泉水,數年如一日,秉懷“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堅定信念,執著為祖國的科研事業作奔波忙碌,為培養下一代植物學研究人才而不懈努力。堂堂名牌大學教授,勤儉到住旅店時會將剩下的肥皂頭和一次性牙刷帶走,穿著29塊錢的牛仔褲,戴著趕毛驢的人才戴的破帽子,卻給xz大學捐助了幾十萬元。鐘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什么叫做敬業奉獻。
如今,鐘楊先生的骨灰已經撒入奔騰不息的雅魯藏布江,永遠留在那邊他畢生所為之奮斗的土地。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雖然人已遠去,但他的精神遺澤將滋潤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人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砥礪前行。
鐘揚事跡的觀后感3
2017年9月,復旦大學鐘揚教授遭遇車禍不幸罹難的消息占據各大網站頭條。即便不關注生物科學,對這位英年早逝的教授并不熟悉,但只要了解過鐘揚教授的事跡,尤其是他矢志不渝的科研經歷,每個人都會為這位科學家的驟然離世扼腕嘆息,痛心感喟。
他所從事的生物科學研究,需要大量的野外工作。鐘揚每個月都要離開復旦校園,去上海南匯臨港,或者4000公里以外的xz。這兩個地方寄托著他的學術使命,也是他為中國科技事業付出的見證地。誰也沒有想到,他的生命就停留在為科研奔波的途中,倒在了為人類尋找種子的路上,年僅53歲。
鐘揚教授的一生,都在致力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一生一世,一心一意,做一件對人類有意義的事,是鐘揚一生的真實寫照。從純學術的角度看,鐘揚有多學科的背景,致力于分子進化的研究,做出了重量級的工作。從教育、傳播的角度看,在生物信息等相關領域做出的貢獻國內恐怕無出其右者。他頻繁地在復旦內外上課、講座和科普,在這個國內并不夠強的方向上教書育人,傳之社會,功莫大焉,不知道多少學子與公眾受益匪淺。他走了,帶走的是一座移動的圖書館和研究室,復旦、學界與公眾皆難找到他的替代者。
在近年來轉入青藏等地之后,他已經成為一名真正為國家、為未來擔負起一份使命,披荊斬棘的領路人。如風所至,皆是國士情懷,和他的身材一樣魁梧。這種境界的人無論在做什么,都是民族的脊梁,社會的力量,屬于文明的燈塔最頂層的那片光,對一個國家的意義不可估量。
我們要學習他那種不畏艱難的精神,鐘揚一生在xz行走四十萬公里,一年行走三萬多公里,在采集種子和教學的過程中條件險惡,四千幾百個日日夜夜的追夢,四十萬公里坎坷路程的跋涉,十七種高原反應的抗爭,忠貞不二地實踐著艱苦卓絕、堅不可摧的中國精神。
鐘揚對國家、對事業、對科學深沉的愛,成為他勇攀高峰、教書育人的原動力。他用有限的生命和時間,實踐著偉大的理想和目標,追夢、拼搏、奉獻,鐘揚用他的一生詮釋了優秀共產黨員的初心,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人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勇于開拓、勤于耕耘,甘于奉獻!
鐘揚事跡的觀后感4
十六年來,從喜馬拉雅山頂到藏南谷地,從阿里無人區到滾滾流淌的雅魯藏布江邊,到處都留下了鐘揚忙碌的身影。不論條件多么艱苦,不論事情多么復雜,不論任務多么艱巨,只要國家需要、人類需要、科研需要,你都會去做,如青松般堅韌,如大山般巍峨,如雪蓮般高潔。
鐘揚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他的頭腦里,不追求個人成就,更多考慮的是社會,是國家,關注的是更長遠的未來。他是新時代的先進典型,蘊涵著豐富的時代內涵,高度契合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時代號召,無時無刻不想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
這種精神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學習,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實踐。我們各級黨員干部要不斷學習鐘楊同志先進事跡,用鐘楊式精神貫穿工作始末,堅定理想信念,強化使命擔當,既仰望星空去追夢,又腳踏實地去造夢,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趨。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我也會立足崗位,結合實際,聯系群眾,努力工作和學習,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投身新時代的偉大實踐。
鐘揚事跡的觀后感5
“當一個物種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須迎接惡劣環境挑戰的時候,總是需要一些先鋒者犧牲個體優勢,以換取整個群體乃至物種新的生存空間和發展機遇。”復旦教授鐘揚的這句話詮釋了他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的一生:科研道路上堅持不懈,跋山涉水做植物學研究;黨員使命中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一心為公;教學工作中竭心盡力,以育種之心育人彰顯先生之風。
鐘揚教授在植物學研究中不畏艱險,在西藏建設中矢志不渝,他的一生充分展現了一位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矢志不渝一心為公的優良作風。他的事例讓我想起,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提出了不忘初心的三個要求,分別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我們中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作為普通的基層工作者,我們應該學習鐘揚教授的優秀品質,做到習近平總書記說的四個堅持,即:堅持理想信念、堅持一心為民、堅持深化改革、堅持黨性純潔。
首先,堅持理想信念,一方面我們應堅定不移地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而努力奮斗,九十六年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不畏艱險大義凜然,另一方面,我們應堅持不懈地為實現自身人生價值而努力拼搏。鐘揚教授對于植物學研究的熱忱,對于科研工作的熱愛,既是為民族科研工作的傾心付出,也是對自己人生理想的堅定追求。
其次,堅持一心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宗旨,我們要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我們要牢記我們的初心是為人民謀幸福。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以民之所望為施政之所向”。鐘揚教授經年累月投身xz建設事業,堅持“一個基因可以拯救一個國家,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千蒼生”的想法,全身心投入植物學科研事業,用一個又一個創舉驚動學界,用一項又一項成就堅持一心為民的信念。作為政府基層工作人員,我們應該向鐘揚教授學習,在日常工作中堅持一心為公,執政為民,努力將本職工作做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再次,堅持深化改革。創新是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靈魂,鐘揚教授在科研工作中堅持創新,不斷拓寬研究領域,而我們在工作中也應該勇于創新,敢于創新,努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不斷拓寬思維,不斷創新為群眾服務的方式,滿足群眾的需要,優化日常服務。
最后,堅持黨性純潔。鐘揚教授一生不為名,不圖利,生活簡樸作風優良,如同他所研究的高原植物,品性高潔,在艱苦環境中深深扎根,頑強綻放。我們應該向高揚教授學習,以先進的黨性、優良的作風、高尚的
追求嚴格要求自己,做好服務工作,以綠葉的精神做好本職工作。
“我愿為黨的革命事業奮斗終身,愿接受黨的一切考驗。”鐘揚教授用26年廉潔奉公一心為民的作為,實現了當初入黨申請書上的話,我們也應學習他的優良品質,堅持初心不改,為實現人民的幸福生活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