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熱射病的有效方法
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如果戶外出現熱射病的相關癥狀如頭疼、眩暈等,要及時轉移到陰涼處,降低體溫,并盡快送到醫院救治。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治療熱射病的有效方法,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熱射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一般治療
1、患者應立即轉移到通風良好的低溫環境,使用電風扇、空調,按摩患者四肢及軀體,促進散熱,監測體溫、心率、血壓等。
2、維持呼吸道通暢,吸氧,及時補充鈉鹽等,避免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3、低血壓應及時補充血容量。
4、防治腦水腫和抽搐。
5、可行血液凈化降溫或者維持人體內環境平衡。
6、早期可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二、藥物治療
1、氯丙嗪:氯丙嗪有調節體溫中樞、擴張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耗等作用。患者物理降溫效果不明顯時可結合藥物治療,并且應同時監測血壓。
2、地西泮:患者不安時可給予地西泮鎮靜,但不可短期反復多次注射,可引起藥物在體內積蓄。
3、哌替啶及嗎啡:患者疼痛難忍時,并且病因明確,可短期使用止疼藥緩解疼痛,但對呼吸有抑制作用,尤其對于呼吸功能不佳的患者慎用。
4、激素:當持續性高熱,伴有明顯有呼吸困難等相關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者,可考慮使用激素,同時給予護胃劑。
三、手術治療
熱射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四、物理治療
患者可使用體內降溫或者體外降溫等方法,使用包有冰袋的毛巾緊貼兩側頸動脈或者其他大動脈處,或者使用冰水擦拭全身。也可采用冰鹽水進行胃或者直腸的灌洗,或者使用冰鹽水靜脈點滴。
五、其他治療
糾正凝血功能紊亂:熱射病嚴重者可發生彌漫性血管內膿血,情況較為危急,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應糾正凝血功能的紊亂,然后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抗凝治療。
高溫下為什么會得熱射病?高溫情況下如何預防熱射病?
高溫高濕的氣候因素和高強度體力活動是導致熱射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經典型熱射病主要由高溫和(或)高濕環境因素引起,通常沒有劇烈的體力活動。勞力型熱射病主要由于高強度體力活動引起機體產熱與散熱失衡而發病。
1、天氣炎熱和濕度較大時,應避免強體力勞動。
2、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適當補充含鉀、鎂、鈣鹽防暑降溫飲料,家中常備防暑降溫藥品。
3、高溫天氣時,不要飲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飲料,避免飲用過涼的冰凍飲料。
4、冰袋降溫時,放置地方應在頸部兩側、大腿根或腋下,避開枕后、耳廓、心前區、腹部、陰囊、足底等部位。
5、在看似“涼爽”的悶熱潮濕的天氣下,在人體大量排汗,要及時補充水分。
6、不要將嬰幼兒或兒童單獨留在車里。
7、穿著合適的衣服,并涂抹防曬用品,佩戴寬帽檐的遮陽帽、太陽鏡。
熱射病的預警信號
如發現以下情況的患者應立即送醫或協助撥打急救電話120:
1、昏迷:喪失意識,對外界的刺激反應遲鈍或沒有反應;
2、極度虛弱:感覺沒有一點力氣,幾乎動不了時;
3、意識模糊:無法準確地感知周圍人或事物,如不知道自己在哪、不知道其他人在說什么;
4、譫妄:精神錯亂,胡言亂語;
5、癲癇:全身肌肉不自主的抽搐,沒有意識,對外界刺激沒有任何反應。
防暑寶典———特定人群
女性宜穿淺色衣服
戶外工人、女性、老人和小孩成為預防高溫中暑的特殊人群。對此,醫生特別提供了預防中暑的方法。
戶外工人:醫生建議,戶外工作應合理安排勞動時間,室外作業要抓住早晨或傍晚的涼爽時段,中午12點到下午4點溫度最高,要減少暴曬時間。必須工作時,持續時間不宜過長,每兩小時要去陰涼地稍作歇息。
露天作業要戴寬檐帽,防止太陽直射頭部,外出時最好穿棉、麻類的淺色長袖衣服,少穿化纖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有些人喜歡脫光上衣做事,實際上不但不涼快,反而會因紫外線照射曬傷。中暑常常是體液和體鈉丟失過多引起,應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以上的水,高溫作業者出汗較多,應多喝糖鹽水、茶水和其它含鹽飲料,及時補充體內水分和鹽分的消耗,以防脫水引起痙攣。此外,應攜帶人丹、十滴水、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常規的防暑降溫藥品,可預防性服用或在出現輕微癥狀時服用。
城市女性: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最好涂抹防曬霜;帶上充足的解體渴的飲料。此外,防暑降溫藥品一定要備在身邊,以便應急之用。外出時的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盡量選擇透氣性好的淺色衣服。
老人小孩:早、晚開窗通風,經常向地面灑水,設遮陽窗簾;空調溫度以不低于25℃為宜,室內外溫差不要超5℃,以免一旦外出造成身體不適。出門要帶遮陽帽或遮陽傘。高溫時應避免外出。
此外,不管老人還是小孩,都應該多喝綠豆湯、冬瓜湯等解暑,也可以用荷葉或者蛇舌草煮水喝,都可以去熱消暑。蓮花泡茶效果也不錯。另外,市民也可以用“六一散”(滑石粉和甘草6:1)煮水,可以清熱解暑,并有利尿作用
夏季防暑小知識
1、衣著
外出時穿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切忌為了顯露身材穿著過于緊身、不透風的衣褲,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2、飲食
夏天可進食含水量較高的蔬菜和新鮮水果,如生菜、絲瓜、冬瓜、黃瓜、西紅柿、桃子、西瓜、楊梅、梨等,用來補充機體丟失的水分。另外,飲用乳制品、果汁等亦是較好的選擇,既能補水,又能滿足營養之需。切忌為圖口爽而貪涼飲冷。
3、休息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較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增大,容易感到疲勞。保持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4、出行
夏日出門前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此時必須外出,就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涂抹防曬霜,備足水和飲料。老人、孕婦及,心血管病患者,此時應盡可能減少戶外活動。此外,出行前備上十滴水、藿香正氣水、風油精等防暑降溫藥品十分必要,以防應急之用。
5、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6、改善環境
改善工作環境特別是對于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群,應裝備良好的通風、降溫、調節濕度和隔絕熱源的設施。在高溫車間作業時,應先進行兩周左右熱適應訓練。改善居住環境對于年老體弱、慢性疾病患者及產褥期婦女,在高溫、高濕季節,應在通風良好、溫度適宜的房間中居住。“情緒中暑”可能衍生灼傷、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等意外。
7、擇時出門
盡量避免在12點到14點之間出門,因為這個時間段的太陽很毒。溫度也會逐漸達到頂峰,盡量避免穿黑色的衣服出門,黑色衣服容易吸熱,也不要穿太緊身不透風的衣服出門,這樣不利于散熱。